中文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中文文摘 | 第7-14页 |
绪论 | 第14-28页 |
1 课题背景 | 第14页 |
2 光敏剂 | 第14-23页 |
2.1 第一代光敏剂 | 第14页 |
2.2 第二代光敏剂 | 第14-19页 |
2.3 第三代光敏剂 | 第19-23页 |
3 金纳米材料 | 第23-25页 |
4 抗癌药物@金纳米粒子复合体系 | 第25-27页 |
5 本论文的选题依据和主要工作 | 第27-28页 |
5.1 本论文的选题依据 | 第27页 |
5.2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27-28页 |
第一章 四-(4-溴苯硫酚)锌(Ⅱ)/镁(Ⅱ)酞菁的合成、光物理性质、电化学性质及单线态氧量子产率 | 第28-48页 |
1 引言 | 第28页 |
2 实验部分 | 第28-31页 |
2.1 四-(4-溴苯硫酚)锌(Ⅱ)/镁(Ⅱ)酞菁的合成路线 | 第28-29页 |
2.2 四-(4-溴苯硫酚)锌(Ⅱ)/镁(Ⅱ)酞菁的合成步骤 | 第29-30页 |
2.3 四-(4-溴苯硫酚)锌(Ⅱ)/镁(Ⅱ)酞菁的光物理性质 | 第30页 |
2.4 四-(4-溴苯硫酚)锌(Ⅱ)/镁(Ⅱ)酞菁的电化学性质 | 第30页 |
2.5 四-(4-溴苯硫酚)锌(Ⅱ)/镁(Ⅱ)酞菁的单线态氧量子产率 | 第30-31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31-47页 |
3.1 化合物的结构表征 | 第31-37页 |
3.2 四-(4-溴苯硫酚)锌(Ⅱ)/镁(Ⅱ)酞菁的光物理性质 | 第37-42页 |
3.3 四-(4-溴苯硫酚)锌(Ⅱ)/镁(Ⅱ)酞菁的拉曼光谱 | 第42-43页 |
3.4 四-(4-溴苯硫酚)锌(Ⅱ)/镁(Ⅱ)酞菁的单线态氧量子产率 | 第43-44页 |
3.5 四-(4-溴苯硫酚)锌(Ⅱ)/镁(Ⅱ)酞菁的电化学性质 | 第44-47页 |
4 小结 | 第47-48页 |
第二章 四-(4-溴苯硫酚)锌(Ⅱ)/镁(Ⅱ)酞菁、金纳米球与姜黄素的共负载聚合物纳米粒子的自组装、光物理性质及其对DNA的光降解作用 | 第48-66页 |
1 引言 | 第48页 |
2 实验部分 | 第48-51页 |
2.1 材料和试剂 | 第48-49页 |
2.2 两亲嵌段共聚物的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 | 第49页 |
2.3 柠檬酸钠还原法制备金纳米粒子 | 第49页 |
2.4 聚合物纳米粒子的自组装和形貌 | 第49-50页 |
2.5 聚合物纳米粒子的单线态氧量子产率 | 第50页 |
2.6 聚合物纳米粒子对DNA的光降解作用 | 第50-51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51-65页 |
3.1 聚合物纳米粒子的自组装 | 第51页 |
3.2 聚合物纳米粒子的形貌 | 第51-54页 |
3.3 聚合物纳米粒子的光物理性质 | 第54-56页 |
3.4 聚合物纳米粒子的拉曼光谱 | 第56-57页 |
3.5 聚合物纳米粒子的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 | 第57-60页 |
3.6 聚合物纳米粒子的载药量和包封率 | 第60-61页 |
3.7 聚合物纳米粒子的单线态氧量子产率 | 第61-64页 |
3.8 聚合物纳米粒子对DNA的光降解能力 | 第64-65页 |
4 小结 | 第65-66页 |
第三章 吗啉甲酯取代酞菁和甲基化吗啉甲酯取代酞菁的合成、光物理性质和电化学性质 | 第66-110页 |
1 引言 | 第66页 |
2 实验部分 | 第66-69页 |
2.1 吗啉甲酯取代酞菁和甲基化吗啉甲酯取代酞菁的合成路线 | 第66-67页 |
2.2 吗啉甲酯取代酞菁和甲基化吗啉甲酯取代酞菁的合成步骤 | 第67-69页 |
2.3 吗啉甲酯取代酞菁和甲基化吗啉甲酯取代酞菁的光物理性质 | 第69页 |
2.4 吗啉甲酯取代酞菁和甲基化吗啉甲酯取代酞菁的电化学性质 | 第69页 |
2.5 吗啉甲酯取代酞菁和甲基化吗啉甲酯取代酞菁的单线态氧量子产率 | 第69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69-109页 |
3.1 化合物的结构表征 | 第69-83页 |
3.2 吗啉甲酯取代酞菁和甲基化吗啉甲酯取代酞菁的光物理性质 | 第83-96页 |
3.3 吗啉甲酯取代酞菁和甲基化吗啉甲酯取代酞菁的单线态氧量子产率 | 第96-101页 |
3.4 吗啉甲酯取代酞菁和甲基化吗啉甲酯取代酞菁的电化学性质 | 第101-109页 |
4 小结 | 第109-110页 |
第四章 聚乙二醇金刚烷硅(Ⅳ)酞菁的合成、光物理性质和电化学性质 | 第110-132页 |
1 引言 | 第110页 |
2 实验部分 | 第110-112页 |
2.1 聚乙二醇金刚烷硅(Ⅳ)酞菁的合成路线 | 第110-111页 |
2.2 聚乙二醇金刚烷硅(Ⅳ)酞菁的合成步骤 | 第111-112页 |
2.3 聚乙二醇金刚烷硅(Ⅳ)酞菁的光物理性质测定 | 第112页 |
2.4 聚乙二醇金刚烷硅(Ⅳ)酞菁的电化学性质 | 第112页 |
2.5 聚乙二醇金刚烷硅(Ⅳ)酞菁的单线态氧量子产率 | 第112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112-130页 |
3.1 化合物的结构表征 | 第112-120页 |
3.2 聚乙二醇金刚烷硅(Ⅳ)酞菁的光物理性质 | 第120-125页 |
3.3 聚乙二醇金刚烷硅(Ⅳ)酞菁的单线态氧量子产率 | 第125-127页 |
3.4 聚乙二醇金刚烷硅(Ⅳ)酞菁的电化学性质 | 第127-130页 |
4 小结 | 第130-132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132-134页 |
附录1 | 第134-136页 |
附录2 | 第136-138页 |
附录3 | 第138-140页 |
参考文献 | 第140-152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152-154页 |
致谢 | 第154-156页 |
个人简历 | 第156-1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