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现象学视阈下城市街道景观设计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〇章 绪论 | 第9-16页 |
0.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0.2 研究问题 | 第9-10页 |
0.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0.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0.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0.4 论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0.4.1 选题目的 | 第12页 |
0.4.2 选题意义 | 第12-13页 |
0.5 论文框架结构 | 第13-14页 |
0.6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4-16页 |
0.6.1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0.6.2 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第一章 时间现象学与城市街道景观概念叙述 | 第16-25页 |
1.1 时间现象学概述 | 第16-18页 |
1.1.1 现象学对时间的思考 | 第16-17页 |
1.1.2 现象学与建筑的碰撞 | 第17-18页 |
1.2 基于时间现象学的城市街道景观概述 | 第18-23页 |
1.2.1 城市街道的类型 | 第18-19页 |
1.2.2 城市街道景观的时间性 | 第19-21页 |
1.2.3 城市街道景观风貌的变化 | 第21页 |
1.2.4 城市街道生活方式的变化 | 第21-22页 |
1.2.5 城市街道景观设计中的冲突 | 第22-23页 |
1.3 时间现象学视阈下城市街道景观的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二章 时间现象学视阈下城市街道景观设计构建 | 第25-38页 |
2.1 时间现象学视阈下城市景观的设计依据 | 第25-26页 |
2.1.1 城市街道景观文化与发展 | 第25页 |
2.1.2 城市街道景观空间的有序性 | 第25-26页 |
2.1.3 城市街道景观空间的无序性 | 第26页 |
2.2 时间现象学视阈下城市街道景观的设计理念 | 第26-29页 |
2.2.1 时间体验的转换 | 第26-27页 |
2.2.2 流动的交往氛围 | 第27-28页 |
2.2.3 动态的体验空间 | 第28-29页 |
2.3 时现象学视阈下城市街道景观的设计方法 | 第29-37页 |
2.3.1 生活状态的表达 | 第29-30页 |
2.3.2 材料肌理的选择 | 第30-31页 |
2.3.3 景观的动态表达 | 第31-34页 |
2.3.4 场所文化的构建 | 第34-3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三章 时间现象学视域下城市街道景观的设计表现 | 第38-47页 |
3.1 时间意识的外化 | 第38-40页 |
3.1.1 生活需求的关注 | 第38-39页 |
3.1.2 城市场所的特征 | 第39-40页 |
3.1.3 景观的主题倾向 | 第40页 |
3.2 时间意识的形式表达 | 第40-44页 |
3.2.1 时间意识在空间上的延伸 | 第41-42页 |
3.2.2 生活空间尺度的重构 | 第42-44页 |
3.3 城市街道景观的场所性表达 | 第44-46页 |
3.3.1 记忆的延续性 | 第44页 |
3.3.2 场所的识别性 | 第44-4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 时间现象学视阈下城市街道景观设计展望 | 第47-49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附录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