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1.2.1 光伏发电发展状况 | 第11-13页 |
1.2.2 储能技术发展状况 | 第13-15页 |
1.2.3 含光伏发电的配电网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7-18页 |
第2章 光伏预测模型及校园配电网现状 | 第18-31页 |
2.1 光伏预测模型 | 第18-24页 |
2.1.1 太阳辐射量计算模型 | 第18-20页 |
2.1.2 光伏电站综合效率分析 | 第20-21页 |
2.1.3 屋顶光伏系统发电量预测 | 第21-24页 |
2.2 校园配电系统现状 | 第24-29页 |
2.2.1 校园配电系统负荷现状 | 第25-26页 |
2.2.2 校园配电系统运行现状 | 第26-29页 |
2.3 屋顶光伏发电并网模型 | 第29-3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基于分时电价的光伏-储能系统容量优化配置 | 第31-45页 |
3.1 光伏并网系统经济调度模型 | 第31-33页 |
3.1.1 光伏-储能系统输出特性分析 | 第31-32页 |
3.1.2 蓄电池充放电模型 | 第32-33页 |
3.2 目标函数 | 第33-36页 |
3.2.1 光伏系统投资成本 | 第33-34页 |
3.2.2 光伏系统运行维护成本 | 第34页 |
3.2.3 储能系统投资成本 | 第34-35页 |
3.2.4 储能系统运行维护成本 | 第35页 |
3.2.5 网间交换功率成本 | 第35-36页 |
3.2.6 惩罚因子 | 第36页 |
3.3 约束条件 | 第36-38页 |
3.3.1 功率平衡约束及处理 | 第36-37页 |
3.3.2 储能约束及处理 | 第37-38页 |
3.3.3 最大交换功率约束及处理 | 第38页 |
3.4 粒子群算法 | 第38-40页 |
3.5 算例分析 | 第40-43页 |
3.5.1 数据资料 | 第40-41页 |
3.5.2 优化结果分析 | 第41-43页 |
3.5.3 结论 | 第43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4章 光伏-储能系统并网对配电系统运行状态的影响 | 第45-57页 |
4.1 校园配电系统方案设计 | 第45-48页 |
4.2 光伏并网对配电系统电压的影响 | 第48-50页 |
4.2.1 节点负荷功率对配电网电压的影响 | 第48-49页 |
4.2.2 光伏系统出力变化对配电网电压的影响 | 第49-50页 |
4.2.3 光伏系统功率因数对配电网电压的影响 | 第50页 |
4.3 光伏并网对配电系统谐波的影响 | 第50-53页 |
4.4 光伏并网对配电系统潮流分布的影响 | 第53-56页 |
4.4.1 光伏出力变化对网络损耗的影响 | 第53-54页 |
4.4.2 光伏并网位置对线路负载率的影响 | 第54-55页 |
4.4.3 光伏并网运行状态对配电网潮流分布的影响 | 第55-5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结论 | 第57-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