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BOOT定义及国内外实践情况概述 | 第11-14页 |
1.2.1 BOOT定义 | 第11页 |
1.2.2 海外BOOT项目概况 | 第11-13页 |
1.2.3 国内BOOT项目概况 | 第13页 |
1.2.4 文献评述 | 第13-14页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4-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3.3 本文的创新 | 第15-16页 |
第2章 Karot项目引入BOOT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 第16-26页 |
2.1 Karot项目概况 | 第16-17页 |
2.2 Karot项目引入BOOT模式的必要性 | 第17-23页 |
2.2.1 B(build)建设必要性 | 第17-21页 |
2.2.2 O(own)拥有的必要性 | 第21页 |
2.2.3 O(operate)运营的必要性 | 第21-22页 |
2.2.4 T(transfer)移交的必要性 | 第22-23页 |
2.3 Karot项目引入BOOT模式的可行性 | 第23-26页 |
2.3.1 工程技术可行 | 第23-24页 |
2.3.2 财务可行 | 第24-25页 |
2.3.3 无重大制约因素 | 第25-26页 |
第3章 BOOT项目风险识别 | 第26-32页 |
3.1 BOOT项目风险分析 | 第26-27页 |
3.1.1 BOOT项目风险特点 | 第26页 |
3.1.2 BOOT项目风险管理 | 第26-27页 |
3.2 BOOT项目风险识别 | 第27-32页 |
3.2.1 政治与社会风险 | 第28页 |
3.2.2 建设与运营风险 | 第28-29页 |
3.2.3 市场与收益风险 | 第29-30页 |
3.2.4 金融与法律风险 | 第30-31页 |
3.2.5 不可抗力 | 第31-32页 |
第4章 BOOT项目风险控制模型构建 | 第32-42页 |
4.1 BOOT项目的风险评价方法 | 第32-33页 |
4.2 建立层级结构 | 第33-34页 |
4.3 各层级之要素权重计算 | 第34-35页 |
4.3.1 建立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 第34页 |
4.3.2 计算各层因素权重值 | 第34-35页 |
4.3.3 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 | 第35页 |
4.4 因素评价尺度集 | 第35-36页 |
4.4.1 一级模糊综合评价 | 第35-36页 |
4.4.2 二级模糊综合评价 | 第36页 |
4.4.3 三级模糊综合评价 | 第36页 |
4.5 Karot项目风险测评 | 第36-42页 |
第5章 BOOT项目风险应对措施 | 第42-53页 |
5.1 政治与社会风险 | 第42-44页 |
5.1.1 国有化和强制收购风险 | 第42页 |
5.1.2 项目审批延误风险 | 第42-43页 |
5.1.3 战争风险 | 第43页 |
5.1.4 防范恐怖主义风险 | 第43页 |
5.1.5 其它安全风险 | 第43-44页 |
5.2 项目建设与运营风险 | 第44-45页 |
5.2.1 移民征地 | 第44页 |
5.2.2 成本超支 | 第44-45页 |
5.2.3 工期延误 | 第45页 |
5.2.4 运营商能力缺陷 | 第45页 |
5.2.5 运行和维护费用超支 | 第45页 |
5.2.6 环境保护 | 第45页 |
5.3 市场与收益风险 | 第45-47页 |
5.3.1 防范市场需求风险方法 | 第46页 |
5.3.2 防范支付风险方法 | 第46-47页 |
5.3.3 防范接入工程未按时完成风险的方法 | 第47页 |
5.4 金融和法律风险 | 第47-49页 |
5.4.1 金融风险 | 第47-48页 |
5.4.2 法律风险 | 第48-49页 |
5.5 不可抗力 | 第49-53页 |
第6章 研究结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