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1 绪论 | 第7-18页 |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 第7-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8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9-16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路线 | 第16-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3.3 研究路线 | 第17-18页 |
2 微信运动的功能与特征 | 第18-24页 |
2.1 微信运动的功能 | 第18-20页 |
2.1.1 记录运动数据功能 | 第18页 |
2.1.2 点赞、分享、邀请朋友功能 | 第18-19页 |
2.1.3 相互挑战、PK功能 | 第19页 |
2.1.4 捐赠步数功能 | 第19-20页 |
2.2 微信运动的特征 | 第20-21页 |
2.2.1 可记录性 | 第20页 |
2.2.2 社交性 | 第20页 |
2.2.3 竞争性 | 第20-21页 |
2.2.4 公益性 | 第21页 |
2.3 微信运动与其他运动社交类应用程序比较 | 第21-24页 |
2.3.1 微信运动与Keep | 第21-22页 |
2.3.2 微信运动与悦动圈 | 第22页 |
2.3.3 微信运动与咕咚 | 第22-24页 |
3 关于大学生微信运动的问卷调查 | 第24-37页 |
3.1 问卷设计 | 第24-26页 |
3.1.1 焦点小组访谈 | 第24页 |
3.1.2 变量的测量 | 第24-26页 |
3.2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第26页 |
3.2.1 样本选择与问卷发放 | 第26页 |
3.2.2 问卷回收与数据清理 | 第26页 |
3.3 调查数据分析 | 第26-37页 |
3.3.1 大学生使用微信运动的基本情况分析 | 第26-29页 |
3.3.2 大学生微信运动的使用动机分析 | 第29-31页 |
3.3.3 大学生微信运动的使用行为分析 | 第31-33页 |
3.3.4 大学生使用微信运动的相关性分析 | 第33-34页 |
3.3.5 大学生对微信运动使用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4-37页 |
4 讨论及建议 | 第37-44页 |
4.1 使用微信运动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 | 第37-38页 |
4.1.1 培养运动锻炼的意识 | 第37页 |
4.1.2 提高身体素质水平 | 第37-38页 |
4.1.3 塑造积极的自我形象 | 第38页 |
4.2 使用微信运动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 第38-40页 |
4.2.1 滋生攀比的心理 | 第38-39页 |
4.2.2 易过度使用产生负担 | 第39页 |
4.2.3 不当使用增加运动风险 | 第39-40页 |
4.3 大学生使用微信运动的建议 | 第40-41页 |
4.3.1 实际运动与微信运动联动 | 第40页 |
4.3.2 提高媒介素养 | 第40-41页 |
4.3.3 结合自身情况科学使用 | 第41页 |
4.4 对当下运动社交类应用程序的建议 | 第41-44页 |
4.4.1 契合用户的心理诉求 | 第42页 |
4.4.2 提高记录的准确性与多样性 | 第42-43页 |
4.4.3 提供科学指导运动锻炼的服务 | 第43页 |
4.4.4 线下线上同步策划活动 | 第43-44页 |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附录A 大学生使用微信运动的问卷调查 | 第49-53页 |
致谢 | 第53-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