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状元戏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4页 |
1.1 研究缘起 | 第8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1.3 “状元戏”概念界定 | 第11-14页 |
2 元代状元戏概说 | 第14-24页 |
2.1 状元戏创作溯源 | 第14-17页 |
2.1.1 唐传奇中的状元题材 | 第14-15页 |
2.1.2 宋代状元题材作品 | 第15-17页 |
2.2 元代状元戏剧目 | 第17-18页 |
2.3 元代状元戏兴盛原因 | 第18-24页 |
2.3.1 承继宋代状元题材的创作 | 第18-20页 |
2.3.2 文人仕进无门的心理诉求 | 第20-21页 |
2.3.3 城市繁荣发展的审美需求 | 第21-24页 |
3 元代状元戏思想意蕴 | 第24-32页 |
3.1 科举为要的价值追求 | 第24-26页 |
3.2 由情反礼的婚姻观念 | 第26-28页 |
3.3 颂义赞信的道德表现 | 第28-32页 |
4 元代状元戏叙事模式 | 第32-48页 |
4.1 形象设置 | 第32-38页 |
4.1.1 状元 | 第32-34页 |
4.1.2 女性 | 第34-37页 |
4.1.3 义士与小人 | 第37-38页 |
4.2 叙事结构 | 第38-42页 |
4.2.1 单线叙事结构 | 第39-40页 |
4.2.2 双线叙事结构 | 第40-41页 |
4.2.3 以道具为核心的叙事结构 | 第41-42页 |
4.3 团圆结局 | 第42-48页 |
4.3.1 团圆模式的确立 | 第42-44页 |
4.3.2 团圆模式的成因 | 第44-48页 |
5 元代状元戏的影响 | 第48-56页 |
5.1 元代状元戏后世改编作品考 | 第48-51页 |
5.2 元代状元戏叙事模式的影响 | 第51-56页 |
6 结语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