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1.2.1 消费信贷发展对经济的影响研究 | 第10-12页 |
1.2.2 消费信贷与消费需求关系的研究 | 第12页 |
1.2.3 消费信贷发展影响因素研究 | 第12页 |
1.2.4 网络消费信贷的发展研究 | 第12-13页 |
1.2.5 研究评述 | 第13-14页 |
1.3 研究方法、思路与主要内容 | 第14页 |
1.3.1 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4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4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14-16页 |
第二章 网络消费信贷理论概况 | 第16-23页 |
2.1 消费理论发展 | 第16页 |
2.2 网络消费信贷概念 | 第16-17页 |
2.3 网络消费信贷的特征 | 第17-19页 |
2.3.1 合同条款格式化 | 第18页 |
2.3.2 合同内容简单化 | 第18-19页 |
2.4 网络消费信贷的模式 | 第19-20页 |
2.4.1 传统金融机构在自有互联网渠道开展消费信贷业务 | 第19页 |
2.4.2 传统金融机构在合作网站推介并提供消费信贷业务 | 第19页 |
2.4.3 互联网公司为自有客户提供所辖业务的信贷支持 | 第19-20页 |
2.4.4 专业互联网信贷主体 | 第20页 |
2.4.5 P2P模式 | 第20页 |
2.5 网络消费信贷风险分析 | 第20-23页 |
2.5.1 法律合规风险 | 第20-21页 |
2.5.2 平台风险 | 第21页 |
2.5.3 借款人信用风险 | 第21-23页 |
第三章 中信银行ZQ分行公积金网络信用消费贷款业务分析 | 第23-33页 |
3.1 中信银行ZQ分行简介 | 第23-24页 |
3.2 公积金网络消费信贷业务发展意义 | 第24-27页 |
3.2.1 挖掘个人消费贷款的市场潜力 | 第24-25页 |
3.2.2 优化银行贷款产品结构 | 第25-26页 |
3.2.3 提升银行的经济效益水平 | 第26-27页 |
3.2.4 增强产品差异化的竞争力 | 第27页 |
3.3 公积金网络消费信贷业务开展现状 | 第27-31页 |
3.3.1 公积金网络信用消费贷款业务介绍 | 第28-29页 |
3.3.2 业务流程 | 第29-30页 |
3.3.3 业务使用结构分析 | 第30-31页 |
3.4 公积金网络消费信贷业务对银行经营发展的影响 | 第31-33页 |
第四章 中信银行ZQ分行银行公积金网络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困境 | 第33-40页 |
4.1 公积金数据采集的局限性 | 第33-34页 |
4.2 客户群体的局限性 | 第34-35页 |
4.3 业务市场推广的局限性 | 第35-38页 |
4.3.1 产品推广科学性不足 | 第36-37页 |
4.3.2 目标市场推广策略针对性不足 | 第37页 |
4.3.3 产品设计策略客观性不足 | 第37-38页 |
4.4 业务操作便捷的局限性 | 第38-39页 |
4.5 贷后管理服务的局限性 | 第39-40页 |
第五章 中信银行ZQ分行银行公积金网络消费信贷业务的优化建议 | 第40-49页 |
5.1 提高数据取值的灵活性 | 第40-41页 |
5.1.1 强化与公积金管理中心的合作 | 第40页 |
5.1.2 灵活核查借款人身份信息 | 第40-41页 |
5.2 完善业务的体系建设 | 第41-43页 |
5.2.1 健全有效的风控体系 | 第41-42页 |
5.2.2 调整业务的准入机制 | 第42-43页 |
5.2.3 建立内部激励机制 | 第43页 |
5.3 提高业务宣传力度 | 第43-45页 |
5.3.1 推进多渠道直营宣传手段 | 第43-44页 |
5.3.2 扩大互联网媒介作用 | 第44-45页 |
5.4 精确产品定位,增强市场竞争力 | 第45-49页 |
5.4.1 提升产品的使用功能 | 第45页 |
5.4.2 提高产品操作便捷性 | 第45-46页 |
5.4.3 建立细分客户群,进行精准营销 | 第46-47页 |
5.4.4 提高产品创新度 | 第47-49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49-51页 |
6.1 结论 | 第49-50页 |
6.2 展望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