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1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框架 | 第16-17页 |
1.5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7-19页 |
第二章 临近既有线顶进式框构涵施工风险管理相关理论 | 第19-26页 |
2.1 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的相关理论 | 第19-22页 |
2.1.1 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的界定 | 第19页 |
2.1.2 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的成因 | 第19-21页 |
2.1.3 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的主要特性 | 第21页 |
2.1.4 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的分类 | 第21-22页 |
2.2 临近既有线顶进式框构涵工程风险的相关理论 | 第22-23页 |
2.2.1 临近既有线顶进式框构涵工程风险界定 | 第22页 |
2.2.2 临近既有线顶进式框构涵工程风险分类 | 第22-23页 |
2.3 临近既有线顶进式框构涵施工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 | 第23-25页 |
2.3.1 临近既有线顶进式框构涵施工风险概述 | 第23页 |
2.3.2 临近既有线顶进式框构涵施工风险管理的原则 | 第23-24页 |
2.3.3 临近既有线顶进式框构涵施工风险管理的过程 | 第24-2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临近既有线顶进式框构涵施工风险管理 | 第26-38页 |
3.1 临近既有线顶进式框构涵施工风险识别 | 第26-30页 |
3.1.1 施工风险识别的步骤 | 第26-27页 |
3.1.2 施工风险识别的方法及比较 | 第27-28页 |
3.1.3 临近既有线顶进式框构涵施工风险识别方法 | 第28-30页 |
3.2 临近既有线顶进式框构涵施工风险分析与评价 | 第30-33页 |
3.2.1 临近既有线顶进式框构涵施工风险分析概述 | 第30页 |
3.2.2 施工风险分析的方法及比较 | 第30-31页 |
3.2.3 临近既有线顶进式框构涵施工风险分析方法 | 第31-33页 |
3.3 临近既有线顶进式框构涵施工风险应对策略 | 第33-36页 |
3.3.1 施工风险应对准则 | 第33-34页 |
3.3.2 临近既有线顶进式框构涵施工风险应对措施 | 第34-3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四章 京广线新乐市新华路顶进式框构涵施工风险管理实例 | 第38-60页 |
4.1 新乐市新华路顶进式框构涵项目简介 | 第38-40页 |
4.1.1 新乐市新华路顶进式框构涵项目地质条件 | 第38-39页 |
4.1.2 新乐市新华路顶进式框构涵项目主要施工流程 | 第39-40页 |
4.2 新乐市新华路顶进式框构涵项目施工风险识别 | 第40-42页 |
4.3 新乐市新华路顶进式框构涵项目施工风险因素分析 | 第42-45页 |
4.3.1 基坑开挖 | 第42页 |
4.3.2 主体制作 | 第42-43页 |
4.3.3 挖孔桩施工 | 第43页 |
4.3.4 路基注浆 | 第43页 |
4.3.5 顶进施工 | 第43-44页 |
4.3.6 附属结构施工 | 第44-45页 |
4.4 新乐市新华路顶进式框构涵项目施工风险评价 | 第45-54页 |
4.4.1 建立系统的层次分析模型 | 第45-46页 |
4.4.2 构造判断矩阵及一致性检验 | 第46-49页 |
4.4.3 施工风险管理评估分析 | 第49-54页 |
4.5 新乐市新华路顶进式框构涵项目施工风险应对措施 | 第54-59页 |
4.5.1 顶进施工工序应对措施 | 第55-57页 |
4.5.2 挖孔桩施工工序应对措施 | 第57页 |
4.5.3 路基注浆施工工序应对措施 | 第57-58页 |
4.5.4 附属结构施工工序应对措施 | 第58-59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 第60-62页 |
5.1 结论 | 第60-61页 |
5.2 展望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