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山气田飞仙关组气藏开发调整方案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气藏开发动态特征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剩余气分布规律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3 气藏开发调整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4-17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14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2 气藏地质特征研究 | 第17-32页 |
2.1 气藏基本概况 | 第17-19页 |
2.1.1 气藏地理位置及构造特征 | 第17页 |
2.1.2 地层层序及沉积相 | 第17-19页 |
2.2 储层特征研究 | 第19-22页 |
2.2.1 储层物性特征 | 第19-20页 |
2.2.2 储层分布特征 | 第20-22页 |
2.3 气藏特征研究 | 第22-25页 |
2.3.1 流体特性分析 | 第22-24页 |
2.3.2 温压系统分析 | 第24-25页 |
2.4 地质储量核算研究 | 第25-31页 |
2.4.1 储量计算方法 | 第25页 |
2.4.2 计算参数确定 | 第25-29页 |
2.4.3 储量计算结果 | 第29-30页 |
2.4.4 可采储量评价 | 第30-31页 |
2.5 小结 | 第31-32页 |
3 气藏开发动态评价 | 第32-67页 |
3.1 气藏生产特征分析 | 第32-40页 |
3.1.1 气藏生产概况 | 第32-33页 |
3.1.2 生产动态特征分析 | 第33-37页 |
3.1.3 井间连通性分析 | 第37-40页 |
3.2 气井产能评价研究 | 第40-47页 |
3.2.1 气井产能方程建立 | 第40-45页 |
3.2.2 气井产能计算与评价 | 第45-47页 |
3.3 递减规律分析 | 第47-51页 |
3.3.1 产量递减类型及特点 | 第47页 |
3.3.2 产量递减规律计算与分析 | 第47-51页 |
3.4 气藏储量动用程度研究 | 第51-60页 |
3.4.1 气井动态储量计算方法 | 第51-55页 |
3.4.2 气藏储量动用程度评价 | 第55-60页 |
3.5 气藏水侵特征研究 | 第60-65页 |
3.5.1 气藏水侵识别 | 第60-65页 |
3.5.2 气藏水侵模式 | 第65页 |
3.6 小结 | 第65-67页 |
4 数值模拟研究 | 第67-81页 |
4.1 气藏地质模型 | 第67-72页 |
4.1.1 三维构造模型 | 第67-68页 |
4.1.2 三维储层模型 | 第68-69页 |
4.1.3 三维属性模型 | 第69-72页 |
4.1.4 模型质量控制 | 第72页 |
4.2 数值模拟模型 | 第72-75页 |
4.2.1 地质模型粗化 | 第72页 |
4.2.2 流体及岩石性质 | 第72-74页 |
4.2.3 生产动态参数 | 第74页 |
4.2.4 模型初始化 | 第74-75页 |
4.3 生产动态历史拟合 | 第75-80页 |
4.4 小结 | 第80-81页 |
5 剩余气储量分布规律研究 | 第81-87页 |
5.1 气藏压力场分布特征 | 第81-82页 |
5.2 剩余气储量分布研究 | 第82-85页 |
5.2.1 剩余气定量表征研究 | 第82-83页 |
5.2.2 储量动用状况分析 | 第83-84页 |
5.2.3 单井控制储量研究 | 第84页 |
5.2.4 剩余含气丰度评价 | 第84页 |
5.2.5 剩余气分布规律 | 第84-85页 |
5.3 开发潜力评价 | 第85页 |
5.4 小结 | 第85-87页 |
6 开发调整方案部署研究 | 第87-104页 |
6.1 开发调整依据 | 第87-90页 |
6.1.1 原开发方案简介 | 第87-88页 |
6.1.2 开发效果评价 | 第88-89页 |
6.1.3 开发调整依据 | 第89-90页 |
6.2 开发调整措施优选 | 第90-92页 |
6.2.1 增压开采措施 | 第90-91页 |
6.2.2 补充开发井措施 | 第91页 |
6.2.3 老井侧钻措施 | 第91页 |
6.2.4 调整措施优选 | 第91-92页 |
6.3 开发调整方案及指标预测 | 第92-103页 |
6.3.1 开发调整原则 | 第92页 |
6.3.2 铁山南调整方案及指标预测 | 第92-97页 |
6.3.3 铁山北调整方案及指标预测 | 第97-103页 |
6.4 小结 | 第103-104页 |
7 结论 | 第104-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10页 |
致谢 | 第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