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1 绪论 | 第12-24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21页 |
| 1.2.1 合金材料对CO_2腐蚀的影响 | 第14页 |
| 1.2.2 环境温度和压力对CO_2腐蚀的影响 | 第14-16页 |
| 1.2.3 时间对CO_2腐蚀的影响 | 第16-17页 |
| 1.2.4 含水量对CO_2腐蚀的影响 | 第17-20页 |
| 1.2.5 气体杂质对CO_2腐蚀的影响 | 第20-21页 |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1-24页 |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 1.3.2 研究方法 | 第22-24页 |
| 2 CCS过程中的超临界CO_2特性分析 | 第24-33页 |
| 2.1 引言 | 第24页 |
| 2.2 超临界CO_2的特殊性质 | 第24-25页 |
| 2.3 超临界CO_2的杂质种类及含量 | 第25-27页 |
| 2.3.1 现有CO_2输送管道中的流体杂质 | 第25-26页 |
| 2.3.2 CO_2输送管道的杂质质量标准 | 第26-27页 |
| 2.4 CCS过程中超临界CO_2的物性参数 | 第27-32页 |
| 2.4.1 超临界CO_2密度的计算 | 第27-29页 |
| 2.4.2 水在超临界CO_2中溶解度的计算 | 第29-32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 3 含水量对超临界CO_2输送管道腐蚀的影响 | 第33-44页 |
| 3.1 引言 | 第33页 |
| 3.2 实验内容与方法 | 第33-36页 |
| 3.2.1 实验材料及实验条件 | 第33-34页 |
| 3.2.2 高温高压腐蚀装置及失重测量方法 | 第34-35页 |
| 3.2.3 实验测试表征技术 | 第35-36页 |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6-43页 |
| 3.3.1 含水量对腐蚀速率的影响 | 第36-37页 |
| 3.3.2 腐蚀形貌及产物分析 | 第37-41页 |
| 3.3.3 腐蚀机理分析 | 第41-43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 4 气体杂质对超临界CO_2输送管道腐蚀的影响 | 第44-62页 |
| 4.1 引言 | 第44页 |
| 4.2 实验内容与方法 | 第44-45页 |
| 4.2.1 实验材料及实验条件 | 第44-45页 |
| 4.2.2 实验装置及测试表征方法 | 第45页 |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5-60页 |
| 4.3.1 O2对超临界CO_2腐蚀的影响 | 第45-50页 |
| 4.3.2 SO_2对超临界CO_2腐蚀的影响 | 第50-55页 |
| 4.3.3 O2和SO_2对腐蚀的协同影响 | 第55-60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 5 模拟燃煤电厂的超临界CO_2输送管道腐蚀实验研究 | 第62-68页 |
| 5.1 引言 | 第62页 |
| 5.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62-63页 |
|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63-66页 |
| 5.3.1 模拟气体对腐蚀速率的影响 | 第63页 |
| 5.3.2 腐蚀形貌及产物分析 | 第63-66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 6 含杂质超临界CO_2输送管道的腐蚀机制及防护探讨 | 第68-77页 |
| 6.1 引言 | 第68页 |
| 6.2 含杂质超临界CO_2输送管道的腐蚀机制探讨 | 第68-74页 |
| 6.2.1 超临界条件下的CO_2腐蚀机制 | 第68-70页 |
| 6.2.2 SO_2对超临界CO_2腐蚀的影响机制 | 第70-72页 |
| 6.2.3 O2对超临界CO_2腐蚀的影响机制 | 第72-74页 |
| 6.3 含杂质超临界CO_2输送管道的腐蚀防护探讨 | 第74-75页 |
| 6.3.1 超临界CO_2脱水 | 第74页 |
| 6.3.2 合理控制气体杂质 | 第74页 |
| 6.3.3 缓蚀剂防护 | 第74-75页 |
| 6.4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 7 结论与展望 | 第77-80页 |
| 7.1 主要结论 | 第77-78页 |
| 7.2 展望 | 第78-80页 |
| 参考文献 | 第80-87页 |
| 致谢 | 第87-88页 |
|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88-89页 |
| A.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著目录 | 第88页 |
| B.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目录 | 第88-89页 |
| C.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荣誉及奖励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