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18页 |
1.1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简介 | 第10-13页 |
1.1.1 MHC的结构与功能 | 第10-12页 |
1.1.2 MHC的遗传特征 | 第12页 |
1.1.3 MHC多态性及其维持机制 | 第12-13页 |
1.1.4 MHC在种群保护遗传学中的应用 | 第13页 |
1.2 亚洲黑熊简介 | 第13-14页 |
1.3 熊科动物MHC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3.1 MHC I类基因 | 第14-15页 |
1.3.2 DRB基因 | 第15-16页 |
1.3.3 DQA基因 | 第16页 |
1.3.4 DQB基因 | 第16-17页 |
1.4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7-18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8-25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18-20页 |
2.1.1 实验样本信息 | 第18页 |
2.1.2 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 第18-19页 |
2.1.3 实验主要试剂 | 第19-20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0-25页 |
2.2.1 基因组DNA的提取及检测 | 第20-21页 |
2.2.2 DQB基因PCR扩增及产物回收 | 第21-22页 |
2.2.3 克隆与测序 | 第22-23页 |
2.2.4 等位基因命名 | 第23页 |
2.2.5 数据分析 | 第23-25页 |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25-40页 |
3.1 基因组DNA提取 | 第25页 |
3.2 PCR扩增及克隆 | 第25-26页 |
3.2.1 PCR扩增结果检测 | 第25页 |
3.2.2 阳性克隆检测 | 第25-26页 |
3.3 亚洲黑熊DQB基因多态性分析 | 第26-35页 |
3.3.1 等位基因确定 | 第26-28页 |
3.3.2 DQB基因及氨基酸序列分析 | 第28-31页 |
3.3.3 野生与圈养种群遗传多样性比较 | 第31-32页 |
3.3.4 俄罗斯与长白山地理种群遗传多样性比较 | 第32-34页 |
3.3.5 大陆与岛屿种群及不同亚种遗传多样性比较 | 第34-35页 |
3.4 亚洲黑熊DQB基因选择压力分析 | 第35-37页 |
3.5 亚洲黑熊DQB基因系统进化分析 | 第37-40页 |
4 讨论 | 第40-46页 |
4.1 等位基因确定及序列特征 | 第40-41页 |
4.2 不同种群亚洲黑熊遗传多样性比较 | 第41-43页 |
4.2.1 野生与圈养种群遗传多样性 | 第41-42页 |
4.2.2 俄罗斯与长白山地理种群遗传多样性 | 第42页 |
4.2.3 大陆与岛屿种群及不同亚种遗传多样性 | 第42-43页 |
4.3 亚洲黑熊DQB基因选择压力 | 第43-44页 |
4.4 亚洲黑熊系统进化分析 | 第44-46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7页 |
附录 | 第57-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