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页 |
绪论 | 第7-8页 |
论文的研究背景 | 第7页 |
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7页 |
论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7-8页 |
第一章 虚拟科技馆的前世今生 | 第8-12页 |
1.1 科技馆与体验设计 | 第8-9页 |
1.2 虚拟科技馆与交互技术 | 第9-10页 |
1.2.1 虚拟科技馆的分类 | 第9-10页 |
1.2.2 虚拟科技馆中的交互技术 | 第10页 |
1.3 虚拟科技馆与教育思想 | 第10-12页 |
第二章 虚拟科技馆与教育游戏 | 第12-14页 |
2.1 教育游戏的心流理论 | 第12页 |
2.2 教育游戏的体验引擎 | 第12-13页 |
2.3 教育游戏的多巴胺动机 | 第13-14页 |
第三章 虚拟科技馆与虚拟现实技术 | 第14-18页 |
3.1 虚拟现实技术中的沉浸体验 | 第14页 |
3.2 虚拟现实技术中的临场体验 | 第14-15页 |
3.3 虚拟现实技术中的多感官多维度互动 | 第15-18页 |
3.3.1 多感官互动 | 第15-16页 |
3.3.2 多维度互动 | 第16-18页 |
第四章 虚拟科技馆与增强现实技术 | 第18-21页 |
4.1 增强现实技术中的虚实结合 | 第18-19页 |
4.2 增强现实技术中的实时交互 | 第19页 |
4.3 增强现实技术中的三维配准 | 第19-21页 |
第五章 科普互动展项——化学元素周期表AR互动墙展项设计实验 | 第21-24页 |
5.1 设计研究 | 第21-22页 |
5.2 设计呈现 | 第22-24页 |
5.2.1 设计创新 | 第22页 |
5.2.2 设计开发 | 第22-24页 |
结论 | 第24-25页 |
致谢 | 第25-26页 |
参考文献 | 第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