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1 社会背景 | 第10页 |
1.1.2 理论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1.4 研究创新点 | 第12-13页 |
第2章 农作物造景及其可行性研究 | 第13-21页 |
2.1 概念界定及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2.1.1 农作物造景的定义 | 第13页 |
2.1.2 农作物造景与植物造景 | 第13-14页 |
2.1.3 农作物造景与农业景观 | 第14-15页 |
2.2 农作物造景的理论依据 | 第15-17页 |
2.2.1 生态建筑学理论 | 第15页 |
2.2.2 美学价值理论 | 第15-16页 |
2.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6-17页 |
2.3 农作物造景在当下发展中的优势及问题 | 第17-19页 |
2.3.1 景观类型和功能的多样性 | 第17页 |
2.3.2 作物生长栽培条件的灵活性 | 第17-18页 |
2.3.3 生产性和教育性的天然有机融合 | 第18页 |
2.3.4 作物的生长维护产生的成本压力 | 第18页 |
2.3.5 生长环境的区域性和差异性挑战 | 第18-19页 |
2.4 农作物造景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研究 | 第19-21页 |
2.4.1 北京四中房山校区 | 第19页 |
2.4.2 日本PASON办公楼 | 第19-21页 |
第3章 农作物造景在康复医院中应用的理论方法探究 | 第21-30页 |
3.1 农作物造景在康复医院中的应用价值 | 第21-22页 |
3.1.1 医院中的特殊景观需求 | 第21页 |
3.1.2 农作物景观的特征分析 | 第21-22页 |
3.2 农作物造景在康复医院中应用的设计原则 | 第22-24页 |
3.2.1 生态优先原则 | 第22-23页 |
3.2.2 增强参与性原则 | 第23-24页 |
3.2.3 分区规划原则 | 第24页 |
3.3 农作物造景在康复医院中应用的构成方法 | 第24-26页 |
3.3.1 平面构成法 | 第24-25页 |
3.3.2 立体构成法 | 第25-26页 |
3.3.3 色彩构成法 | 第26页 |
3.4 农作物造景与康复医院的整合策略 | 第26-30页 |
3.4.1 建筑立面中的整合策略 | 第26-27页 |
3.4.2 建筑结构中的退台式表现 | 第27-28页 |
3.4.3 内部空间的景观点缀效果 | 第28-30页 |
第4章 农业景观与医疗建筑融合的实践探究——以淄博市中心医院为例 | 第30-41页 |
4.1 项目概况 | 第30页 |
4.1.1 项目背景 | 第30页 |
4.1.2 自然环境概况 | 第30页 |
4.1.3 土地利用现状 | 第30页 |
4.2 核心设计理念 | 第30-31页 |
4.2.1 造型元素提取 | 第30-31页 |
4.2.2 健康理念应用 | 第31页 |
4.2.3 形体规划设计 | 第31页 |
4.3 淄博市中心医院建筑外观及规划设计 | 第31-33页 |
4.3.1 建筑物功能定位分析 | 第31-32页 |
4.3.2 无障碍交通流线分析 | 第32-33页 |
4.3.3 农作物景观节点分析 | 第33页 |
4.4 淄博市中心医院景观设计方案表现 | 第33-35页 |
4.4.1 屋顶种植的表现方式 | 第33-34页 |
4.4.2 蔬菜花坛的作物搭配 | 第34-35页 |
4.5 室内空间中的设计表现形式 | 第35-41页 |
4.5.1 下沉式农作物景观 | 第35-36页 |
4.5.2 交互式医护空间设计 | 第36-37页 |
4.5.3 无障碍设施和装置要素的设计 | 第37-39页 |
4.5.4 人性化病房空间设计 | 第39-41页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第41-42页 |
5.1 不足之处 | 第41页 |
5.2 展望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3页 |
图片索引 | 第43-45页 |
后记 | 第45-4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 第46-47页 |
毕业设计作品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