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1-14页 |
1.2.1 国内外智慧城市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内外智慧城市信息服务平台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3 研究评述 | 第14页 |
1.3 研究内容及框架 | 第14-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2 智慧城市信息服务平台架构 | 第17-26页 |
2.1 智慧城市信息服务平台定位分析 | 第17-20页 |
2.2 智慧城市信息服务平台整体架构 | 第20-21页 |
2.3 智慧城市信息服务平台功能架构 | 第21-25页 |
2.3.1 支持数据 | 第21页 |
2.3.2 数据交换子系统 | 第21页 |
2.3.3 数据存储子系统 | 第21-22页 |
2.3.4 数据整合子系统 | 第22-23页 |
2.3.5 平台目录管理子系统 | 第23页 |
2.3.6 运营维护管理子系统 | 第23页 |
2.3.7 接口服务子系统 | 第23-25页 |
2.3.8 平台门户系统 | 第2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3 智慧城市信息服务平台成熟度评价模型构建 | 第26-40页 |
3.1 智慧城市信息服务平台建设驱动要素 | 第26-27页 |
3.2 智慧城市信息服务平台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7-35页 |
3.2.1 智慧城市信息服务平台成熟度评价指标初选 | 第28-31页 |
3.2.2 智慧城市信息服务平台成熟度评价指标筛选 | 第31-32页 |
3.2.3 智慧城市信息服务平台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确定 | 第32-35页 |
3.3 智慧城市信息服务平台成熟度模型构建 | 第35-39页 |
3.3.1 模型构建原则 | 第35-36页 |
3.3.2 模型能力要素构成 | 第36-37页 |
3.3.3 智慧城市信息服务平台成熟度模型等级划分 | 第37-3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4 智慧城市信息服务平台成熟度评价过程 | 第40-52页 |
4.1 信息服务平台的综合评价方法比较 | 第40-41页 |
4.2 智慧城市信息服务平台成熟度评价方法 | 第41-42页 |
4.3 智慧城市信息服务平台成熟度评价步骤 | 第42-51页 |
4.3.1 智慧城市信息服务平台子能力值计算 | 第42-45页 |
4.3.2 智慧城市信息服务平台子能力成熟度计算 | 第45-47页 |
4.3.3 基于盲数的指标权重确定 | 第47-50页 |
4.3.4 智慧城市信息服务平台成熟度值计算 | 第50-51页 |
4.3.5 确定平台成熟度等级 | 第5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5 智慧城市信息服务平台成熟度评价应用 | 第52-61页 |
5.1 首都城市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概况 | 第52页 |
5.2 首都城市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成熟度评价 | 第52-59页 |
5.2.1 首都城市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子能力值计算 | 第52-55页 |
5.2.2 首都城市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子能力成熟度值计算 | 第55-56页 |
5.2.3 首都城市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成熟度值计算 | 第56-59页 |
5.3 评价结果分析与建议 | 第59-6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结论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附录 | 第65-7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