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结构部件论文--行走系统论文--悬挂论文

基于模糊控制的某SUV阻尼可调型液压互联悬架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0-19页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10-12页
    1.2 液压互联悬架介绍第12-14页
        1.2.1 液压互联悬架的连接方式及应用第12-13页
        1.2.2 液压互联悬架的发展历程及研究现状第13-14页
    1.3 半主动悬架阻尼可调技术应用及控制策略研究现状第14-18页
        1.3.1 悬架阻尼可调技术的应用第14-16页
        1.3.2 悬架阻尼可调控制策略研究现状第16-18页
    1.4 本文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第18-19页
第2章 液压互联悬架整车建模及模型验证第19-36页
    2.1 引言第19页
    2.2 车辆机械系统七自由度模型建立第19-22页
    2.3 液压互联悬架系统建模第22-30页
        2.3.1 液压缸建模及边界条件推导第25-27页
        2.3.2 蓄能器建模第27-29页
        2.3.3 液压系统管路建模第29-30页
    2.4 联合仿真整车模型搭建第30-34页
        2.4.1 车辆系统模型搭建第30-32页
        2.4.2 液压系统模型搭建第32-33页
        2.4.3 联合仿真模型搭建第33-34页
    2.5 模型验证第34-35页
    2.6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3章 液压系统阻尼阀建模及参数敏感性分析第36-53页
    3.1 引言第36页
    3.2 液压互联悬架系统阻尼阀建模第36-38页
    3.3 基于脉冲激励的整车参数敏感性分析第38-45页
        3.3.1 脉冲激励工况第38-39页
        3.3.2 液压缸内径对车辆动态响应的影响第39-41页
        3.3.3 管路内径对车辆动态响应的影响第41-42页
        3.3.4 系统油压对车辆动态响应的影响第42-43页
        3.3.5 蓄能器体积对车辆动态响应的影响第43-44页
        3.3.6 阻尼阀节流面积对车辆动态响应的影响第44-45页
    3.4 液压互联悬架系统最佳阻尼匹配第45-52页
        3.4.1 管路阻尼的确定第45-48页
        3.4.2 液压系统阻尼阀节流面积范围的确定第48-52页
    3.5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4章 基于模糊规则的液压互联悬架阻尼控制第53-64页
    4.1 引言第53页
    4.2 模糊控制研究第53-56页
        4.2.1 模糊控制介绍第53-54页
        4.2.2 模糊控制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第54-56页
    4.3 模糊控制器设计第56-60页
        4.3.1 输入输出变量的选择第56-57页
        4.3.2 模糊控制输入输出的模糊化第57-59页
        4.3.3 模糊控制规则的确定第59-60页
    4.4 阻尼可调的模糊控制实现第60-63页
        4.4.1 模糊控制整车模型搭建第60-61页
        4.4.2 模糊控制效果验证第61-63页
    4.5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5章 整车性能对比分析第64-76页
    5.1 引言第64页
    5.2 随机路面模型第64-66页
    5.3 整车平顺性及操稳性评价指标选取第66-67页
        5.3.1 汽车平顺性及平顺性评价指标第66页
        5.3.2 汽车操稳性及操稳性评价指标第66-67页
    5.4 整车平顺性能对比分析第67-73页
        5.4.1 随机路面激励第67-72页
        5.4.2 脉冲路面激励第72-73页
    5.5 整车操稳性能对比分析第73-75页
        5.5.1 蛇形试验第73-74页
        5.5.2 双移线试验第74-75页
    5.6 本章小结第75-76页
总结与展望第76-78页
参考文献第78-82页
致谢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性能等同的预制拼装桥墩抗震安全性能评价
下一篇:基于传递路径方法与隔振率的车门抖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