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基础科学论文--建筑物理学论文--建筑光学论文--天然采光论文

广州大学图书馆阅览室采光设计改善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1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4-16页
        1.1.1 能源枯竭与节能趋势第14-15页
        1.1.2 建筑业发展缓速推动既有建筑的改造趋势第15页
        1.1.3 人眼健康与阅读环境的采光缺陷第15-16页
    1.2 研究对象第16页
    1.3 研究目的第16-17页
        1.3.1 采光设计的定量研究第16页
        1.3.2 广州大学图书馆光环境的优化改造第16-17页
        1.3.3 既有建筑光环境的评估与改善流程第17页
    1.4 研究方法第17-18页
    1.5 国内外研究状况第18-20页
        1.5.1 国内研究进展第18-19页
        1.5.2 国外研究进展第19-20页
    1.6 论文框架第20-21页
第二章 自然采光及光视觉效率的相关理论第21-29页
    2.1 广州地区的采光策略第21-22页
        2.1.1 光气候的基本概念第21页
        2.1.2 天空模型的观测和建立第21页
        2.1.3 广州地区的光气候特点与采光策略第21-22页
        2.1.4 广州地区采光策略总结第22页
    2.2 国内外天然采光与生理健康的相关研究第22-25页
        2.2.1 视觉功效与天然采光的相关研究第22-23页
        2.2.2 生理健康与非天然采光的相关研究第23-24页
        2.2.3 认知与光源特性的相关研究第24-25页
        2.2.4 天然采光与生理健康研究结论汇总第25页
    2.3 天然采光评价方式的对比与本研究的采光评价参数的选择第25-29页
        2.3.1 采光设计规范第25-27页
        2.3.2 天然采光评价参数第27-28页
        2.3.3 本文采用的天然采光评价指标第28-29页
第三章 阅览室采光质量调研第29-40页
    3.1 广州大学图书馆概况第29页
    3.2 广州大学图书馆采光质量初步调研与问卷设计第29-38页
        3.2.1 采光问题初步调研第29-30页
        3.2.2 读者调查问卷与设计依据第30-31页
        3.2.3 问卷分析第31-38页
    3.3 问卷调研分析总结第38-40页
第四章 实地测量第40-49页
    4.1 采光测量实验概述第40页
    4.2 采光测量实验对象选择第40-41页
    4.3 采光测试实验步骤第41-45页
        4.3.1 被测场所的平面图、剖面图及采光口测绘第41-42页
        4.3.2 设计测点布置方案第42页
        4.3.3 测点工作面的选择第42-43页
        4.3.4 测量日的选定第43页
        4.3.5 室外照度测量及室内布点照度测量第43-44页
        4.3.6 室内饰面材料测量第44-45页
    4.4 测量结果记录与分析第45-49页
        4.4.1 测量结果记录第45-47页
        4.4.2 测量结果说明第47-48页
        4.4.3 测量结果分析第48-49页
第五章 模拟实验与改善方案第49-141页
    5.1 计算机模拟光环境概述第49-51页
        5.1.1 计算机模拟光环境与传统光环境计算方式第49页
        5.1.2 计算机模拟光环境的原理第49页
        5.1.3 光环境模拟软件的对比与选择第49-51页
    5.2 原始模型的简化与验证第51-52页
        5.2.1 模型简化设定第51-52页
        5.2.2 简化后的材质设定第52页
    5.3 模拟的前期工作第52-56页
        5.3.1 天气条件的设定第52-53页
        5.3.2 Daysim软件设定第53-54页
        5.3.3 模拟方案与模拟范围第54-55页
        5.3.4 模拟对象的特征说明第55-56页
        5.3.5 本文使用的光环境评价指标与统计方法说明第56页
    5.4 单一变量模拟测试与结果分析第56-138页
        5.4.1 遮挡高度的模拟结果与分析第56-63页
        5.4.2 室内净高的模拟结果与分析第63-73页
        5.4.3 窗台高度的模拟结果与分析第73-83页
        5.4.4 过梁底高的模拟结果与分析第83-94页
        5.4.5 中庭采光井大小模拟结果与分析第94-97页
        5.4.6 开窗横向宽度及形式的模拟结果与分析第97-108页
        5.4.7 室内材质的模拟结果与分析第108-125页
        5.4.8 遮阳形式及出挑宽度的模拟结果与分析第125-135页
        5.4.9 最佳设计值结果汇总第135-138页
    5.5 广州大学阅览室的改善方案第138-141页
        5.5.1 西北向阅览室L1改善方案第138页
        5.5.2 西南向阅览室L2改善方案第138-139页
        5.5.3 北向阅览室M1改善方案第139-140页
        5.5.4 南向阅览室C1改善方案第140-141页
第六章 结论第141-148页
    6.1 广州大学图书馆光环境影响因数及最佳设计值第141-145页
    6.2 广州大学图书馆采光设计可行性改善方案及其效果第145-146页
    6.3 既有建筑光环境改造的参考流程第146页
    6.4 展望与不足第146-148页
参考文献第148-152页
附录一: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第152-153页
附录二:广州大学图书馆平面简图第153-154页
致谢第154页

论文共1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养老机构PPP项目风险分担与利益博弈研究
下一篇:广州旧城更新街区室外阴影空间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