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小麦论文

小麦337S光温敏不育系不育相关基因的遗传转化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缩略语表第10-12页
1 前言第12-28页
    1.1 研究问题的由来第12-13页
    1.2 雄性不育研究进展第13-17页
        1.2.1 小麦雄性不育的主要类型第13-14页
        1.2.2 小麦雄性不育的生物学特征及不育机理第14-17页
        1.2.3 小麦雄性不育基因的定位和克隆第17页
    1.3 小麦转基因研究进展第17-27页
        1.3.1 小麦转基因常用方法第17-20页
        1.3.2 小麦转基因常用外植体类型第20-22页
        1.3.3 转基因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第22-26页
        1.3.4 小麦转基因存在的问题第26-27页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7-28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8-44页
    2.1 基因枪介导的小麦雄性不育相关基因的遗传转化第28-39页
        2.1.1 受体材料第28页
        2.1.2 试剂与仪器第28-29页
        2.1.3 目的基因与载体第29-30页
        2.1.4 培养基第30-31页
        2.1.5 统计方法第31页
        2.1.6 小麦幼胚组织培养与基因枪轰击转化第31-32页
        2.1.7 小麦成熟胚组织培养与基因枪轰击转化第32-33页
        2.1.8 基因枪轰击第33-37页
        2.1.9 转基因植株T_0代PCR检测第37-39页
    2.2 农杆菌介导的小麦雄性不育相关基因的遗传转化第39-44页
        2.2.1 受体材料第39页
        2.2.2 试剂与仪器第39页
        2.2.3 目的基因与载体第39-40页
        2.2.4 培养基第40-41页
        2.2.5 统计方法第41页
        2.2.6 小麦幼胚组织培养与农杆菌转化第41-43页
        2.2.7 转基因植株T_0代PCR检测第43-44页
3 结果与分析第44-60页
    3.1 不同小麦品种出愈情况统计与分析第44-45页
    3.2 基因枪介导的小麦转基因再生苗的获得第45-50页
        3.2.1 基因枪介导的TaMS337S-1基因的遗传转化第47页
        3.2.2 基因枪介导的TaMS337S-3基因的遗传转化第47-48页
        3.2.3 基因枪介导的TaMS337S-4基因的遗传转化第48-50页
    3.3 农杆菌介导的小麦转基因再生苗的获得第50-53页
        3.3.1 农杆菌介导的TaMS337S-1基因的遗传转化第51页
        3.3.2 农杆菌介导的TaMS337S-3基因的遗传转化第51-53页
    3.4 T_0代转基因抗性苗检测结果第53-56页
    3.5 转基因后代表型差异第56-58页
        3.5.1 转基因植株生长发育表型差异第56-57页
        3.5.2 转基因植株成熟种子表型差异第57-58页
    3.6 华麦1168和华麦1223作为受体材料的价值第58-60页
4 讨论第60-65页
    4.1 幼胚和成熟胚出愈情况第60-61页
    4.2 小麦遗传转化效果的差异第61-62页
    4.3 植物激素不同使用方式组培效果第62页
    4.4 筛选力度与再生苗的获得情况第62-63页
    4.5 候选基因功能的初步验证第63-65页
参考文献第65-77页
附录第77-81页
致谢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玉米百粒重主效QTL qHKW3的精细定位
下一篇:氮磷减量施肥对琯溪蜜柚果实产量、品质及树体和土壤养分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