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履行期限届满后的以物抵债之理论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序言 | 第10-11页 |
| 一、传统理论中的以物抵债 | 第11-19页 |
| (一)以物抵债存在的问题 | 第11-14页 |
| 1.问题的提出 | 第11页 |
| 2.传统理论对以物抵债的两种处理模式 | 第11-12页 |
| 3.传统理论处理模式存在的缺陷 | 第12-14页 |
| (二)传统理论对以物抵债的定性 | 第14-18页 |
| 1.以物抵债与代物清偿的界分 | 第14-15页 |
| 2.以物抵债的性质 | 第15-16页 |
| 3.新债务与旧债务关系之认定 | 第16-18页 |
| (三)传统理论下以物抵债之司法实务现状 | 第18-19页 |
| 二、以物抵债之我见—物权契约说 | 第19-26页 |
| (一)物权行为理论 | 第19-20页 |
| 1.何谓物权行为 | 第19-20页 |
| 2.物权行为的客观性 | 第20页 |
| (二)物权契约说之证成 | 第20-26页 |
| 1.我国承认负担行为和处分行为的区分 | 第20-21页 |
| 2.以物抵债之性质—物权行为 | 第21-26页 |
| 三、以物抵债的成立及生效要件 | 第26-28页 |
| (一)以物抵债的成立要件 | 第26-27页 |
| (二)以物抵债的生效要件 | 第27-28页 |
| 四、以物抵债的法律效果 | 第28-29页 |
| (一)以物抵债协议法律效力的发生 | 第28页 |
| (二)以物抵债合意之撤回和撤销 | 第28-29页 |
| 1.以物抵债合意的撤回 | 第28-29页 |
| 2.以物抵债协议的撤销 | 第29页 |
| 五、以物抵债的法律责任承担 | 第29-31页 |
| (一)以物抵债协议未公示 | 第29-30页 |
| (二)以物抵债协议已公示 | 第30-31页 |
| 1.替代物重大瑕疵 | 第30页 |
| 2.替代物灭失 | 第30页 |
| 3.拒绝交付替代物 | 第30-31页 |
| (三)无权处分下以物抵债协议的效力 | 第31页 |
| 结语 | 第31-32页 |
| 参考文献 | 第32-34页 |
| 致谢 | 第34-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