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合同法论文

违约金司法酌减规则的实例研究--以长三角地区为样本

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5页
导言第8-15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8页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第8-9页
    三、文献综述第9-13页
    四、主要研究方法第13页
    五、论文结构第13-14页
    六、论文的主要创新及不足第14-15页
第一章 从违约金的性质看司法酌减规则的适用对象第15-19页
    一、学界对违约金性质的探讨和研究第15-16页
        (一)补偿性违约金和惩罚性违约金的区分第15页
        (二)我国合同法114条违约金的性质—补偿与惩罚双重属性说第15-16页
    二、违约金司法酌减规则的适用对象第16-19页
第二章 违约金司法酌减的启动及其释明第19-26页
    一、司法酌减规则的启动模式第19-22页
        (一) 依当事人申请启动第19-20页
        (二) 依法官职权启动第20-21页
        (三) 违约金酌减模式下的形式自由与实质公平第21-22页
    二、司法酌减的释明规则第22-26页
        (一)司法酌减释明的正当性第22-23页
        (二)我国司法实践的释明规则第23-26页
第三章 司法实践中违约金酌减的衡量因素第26-35页
    一、以实际损失为基础第26-29页
        (一) 实际损失、“造成的损失”和预期利益第26-27页
        (二)实际损失为基础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第27-29页
    二、合同主客观情况第29-32页
        (一) 当事人过错程度第29-30页
        (二) 合同履行情况第30-32页
    三、公平与诚实信用原则第32-35页
        (一) 公平原则第32-34页
        (二) 诚实信用原则第34-35页
第四章 司法酌减的判断时点和举证责任第35-39页
    一、衡量因素的判断时点第35-36页
    二、违约金司法酌减规则的举证责任分配第36-39页
        (一)我国法上司法酌减规则的举证责任分配第36页
        (二)司法实践中举证责任的分配及其存在的问题第36-39页
结语第39-40页
附录:引用判决裁定索引表第40-42页
参考文献第42-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研究
下一篇:建设工程优先权预先放弃的效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