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7-8页 |
摘要 | 第8-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4-24页 |
1.1 G蛋白偶联受体的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1.1.1 G蛋白偶联受体概述 | 第14页 |
1.1.2 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转导机制 | 第14-15页 |
1.1.3 以G蛋白偶联受体为靶点的药物研发进展 | 第15页 |
1.1.4 G蛋白偶联受体与心脏功能 | 第15-16页 |
1.2 苦味受体研究进展 | 第16-24页 |
1.2.1 苦味受体概述 | 第16-17页 |
1.2.2 苦味受体激动剂和苦味受体抑制剂 | 第17-18页 |
1.2.3 苦味受体的功能研究概述 | 第18-21页 |
1.2.4 苦味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 | 第21-24页 |
第2章 引言 | 第24-26页 |
第3章 苦味受体在大鼠左心室的表达测定 | 第26-34页 |
3.1 实验仪器和材料 | 第26-27页 |
3.1.1 实验动物 | 第26页 |
3.1.2 主要仪器 | 第26页 |
3.1.3 主要试剂 | 第26-27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27-32页 |
3.2.1 大鼠左心室mRNA提取 | 第27-29页 |
3.2.2 cDNA的合成 | 第29-30页 |
3.2.3 qPCR反应 | 第30-32页 |
3.3 数据处理及统计方法 | 第32页 |
3.3.1 数据收集 | 第32页 |
3.3.2 数据处理 | 第32页 |
3.3.3 统计方法 | 第32页 |
3.4 实验结果 | 第32-33页 |
3.5 讨论 | 第33-34页 |
第4章 苦味受体在大鼠离体心脏中的生理功能研究 | 第34-44页 |
4.1 实验仪器和材料 | 第34-35页 |
4.1.1 实验动物 | 第34页 |
4.1.2 主要仪器 | 第34页 |
4.1.3 主要试剂 | 第34页 |
4.1.4 主要缓冲液 | 第34-35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35页 |
4.2.1 离体心脏灌流系统准备 | 第35页 |
4.2.2 苦味化合物对离体心脏的影响 | 第35页 |
4.3 数据处理及统计方法 | 第35-36页 |
4.4 实验结果 | 第36-40页 |
4.5 讨论 | 第40-44页 |
第5章 苦味受体在大鼠左心室心肌组织中生理功能研究 | 第44-56页 |
5.1 实验仪器和材料 | 第44-45页 |
5.1.1 实验动物 | 第44页 |
5.1.2 主要仪器 | 第44页 |
5.1.3 主要试剂 | 第44页 |
5.1.4 主要缓冲液 | 第44-45页 |
5.2 实验方法 | 第45-46页 |
5.2.1 左心室心肌条获取 | 第45页 |
5.2.2 大鼠左心室心肌条收缩力的测定 | 第45-46页 |
5.3 数据处理及统计方法 | 第46-47页 |
5.4 实验结果 | 第47-53页 |
5.4.1 苦味化合物对大鼠左心室心肌收缩力的降低作用 | 第47-50页 |
5.4.2 苦味化合物通过抑制雷尼丁受体降低心肌收缩 | 第50-52页 |
5.4.3 苦味受体抑制剂对大鼠心肌收缩力的影响 | 第52-53页 |
5.5 讨论 | 第53-56页 |
第6章 苦味受体的激活降低大鼠左心室心肌收缩力的机制研究 | 第56-60页 |
6.1 实验仪器和材料 | 第56-57页 |
6.1.1 实验动物 | 第56页 |
6.1.2 主要仪器 | 第56页 |
6.1.3 主要试剂 | 第56页 |
6.1.4 主要缓冲液 | 第56-57页 |
6.2 实验方法 | 第57页 |
6.2.1 实验前准备 | 第57页 |
6.2.2 大鼠左心室心肌细胞钙火花的频率测定 | 第57页 |
6.3 数据处理及统计方法 | 第57页 |
6.4 实验结果 | 第57-58页 |
6.5 讨论 | 第58-60页 |
结论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8页 |
致谢 | 第68-70页 |
学术成果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