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7-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2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5-16页 |
1.2 巴西圆盘的多种形式 | 第16-18页 |
1.3 动态断裂韧度研究 | 第18-20页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0-21页 |
1.4.1 纯Ⅰ型含裂纹中心开孔巴西圆盘静态加载试验 | 第20页 |
1.4.2 纯Ⅰ型含裂纹中心开孔巴西圆盘动态加载试验 | 第20-21页 |
1.5 本章工作小结 | 第21-22页 |
第二章 基本理论及方法对比 | 第22-29页 |
2.1 引言 | 第22页 |
2.2 应力强度因 | 第22-24页 |
2.2.1 应力强度因子介绍 | 第22-23页 |
2.2.2 相互作用积分法 | 第23页 |
2.2.3 位移外插法 | 第23-24页 |
2.3 方法对比 | 第24-26页 |
2.4 SHPB试验 | 第26-28页 |
2.4.1 SHPB的发展 | 第26页 |
2.4.2 SHPB实验原理 | 第26-28页 |
2.5 总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含裂纹中心开孔巴西圆盘的KⅠ因子公式 | 第29-43页 |
3.1 引言 | 第29页 |
3.2 含裂纹中心开孔巴西圆盘的数值研究 | 第29页 |
3.3 单边裂纹中心开孔巴西圆盘 | 第29-36页 |
3.3.1 模型及参数 | 第29-30页 |
3.3.2 试验方案 | 第30-31页 |
3.3.3 应力强度因子表达形式的确定 | 第31-36页 |
3.4 双边裂纹中心开孔巴西圆盘 | 第36-41页 |
3.4.1 模型及参数 | 第36-37页 |
3.4.2 试验方案 | 第37页 |
3.4.3 应力强度因子表达形式的确定 | 第37-41页 |
3.5 对比 | 第41-42页 |
3.6 本章总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动态含裂纹中心开孔巴西圆盘的数值模拟 | 第43-58页 |
4.1 引言 | 第43页 |
4.2 有限元模型的材料及单元的选择 | 第43-45页 |
4.2.1 有限元模型的材料 | 第43-44页 |
4.2.2 单元选择 | 第44页 |
4.2.3 接触类型选择 | 第44-45页 |
4.3 应力均匀化 | 第45-47页 |
4.3.1 静态断裂韧度公式的推广 | 第45页 |
4.3.2 惯性效应 | 第45页 |
4.3.3 动态应力均匀化的验证 | 第45-47页 |
4.4 速度脉冲的选择 | 第47-56页 |
4.4.1 脉冲历时的选择 | 第47-50页 |
4.4.2 升时的选择 | 第50-56页 |
4.5 本章总结 | 第56-58页 |
第五章 动荷载下静态公式的使用范围 | 第58-71页 |
5.1 引言 | 第58页 |
5.2 单边裂纹中心开孔巴西圆盘 | 第58-63页 |
5.2.1 单边裂纹中心开孔巴西圆盘建模 | 第58-59页 |
5.2.2 试验方案 | 第59页 |
5.2.3 范围的确定 | 第59-63页 |
5.3 双边裂纹中心开孔巴西圆盘 | 第63-69页 |
5.3.1 双边裂纹中心开孔巴西圆盘建模 | 第63页 |
5.3.2 试验方案 | 第63-64页 |
5.3.3 裂纹应力强度因子对比 | 第64-66页 |
5.3.4 范围的确定 | 第66-6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1-74页 |
6.1 本文工作总结 | 第71-72页 |
6.2 展望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9页 |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9-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