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9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10-13页 |
一、“产权置换”成为古村落旅游开发的新模式 | 第10-11页 |
二、“产权置换”下对古村落旅游社区权益问题新思考 | 第11-12页 |
三、“制度增权”为社区参与旅游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 第12页 |
四、婺源篁岭村“产权置换”后的持续发展问题亟待研究 | 第12-13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3-23页 |
一、国外景区-社区关系相关研究 | 第13-14页 |
二、国内景区-社区关系相关研究 | 第14-16页 |
三、国内外对古村落旅游社区增权问题相关研究 | 第16-23页 |
第三节 婺源篁岭古村落旅游相关研究 | 第23-24页 |
第四节 研究意义 | 第24-25页 |
一、理论意义 | 第24-25页 |
二、现实意义 | 第25页 |
第五节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5-27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二、技术路线 | 第26-27页 |
第六节 研究方法 | 第27-29页 |
第二章 产权置换下婺源篁岭景区-社区竞合关系研究的基础性分析 | 第29-35页 |
第一节 关于婺源篁岭古村的“产权置换” | 第29页 |
第二节 竞合理论 | 第29-31页 |
一、基本内涵 | 第29-30页 |
二、应用研究 | 第30-31页 |
第三节 相对剥夺感理论 | 第31-32页 |
一、基本内涵 | 第31页 |
二、应用研究 | 第31-32页 |
第四节 旅游吸引物权 | 第32-33页 |
第五节 SPSS和AMOS方法 | 第33-35页 |
一、SPSS和AMOS软件功能作用 | 第33页 |
二、SPSS和AMOS软件在本研究中的运用 | 第33-35页 |
第三章 婺源篁岭景区-社区关系现状调查分析 | 第35-43页 |
第一节 婺源篁岭景区概况 | 第35-36页 |
第二节 产权置换下婺源篁岭景区与社区关系的现状调查 | 第36-37页 |
一、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 第36页 |
二、调查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 第36-37页 |
第三节 婺源篁岭景区-社区关系的现状特征 | 第37-39页 |
第四节 婺源篁岭景区与社区关系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 第39-43页 |
第四章 “产权置换”下婺源篁岭景区-社区竞合度测度研究 | 第43-56页 |
第一节 研究假设 | 第43-45页 |
一、社区经营参与度 | 第43-44页 |
二、社区资源贡献度 | 第44页 |
三、对机构的信任度 | 第44页 |
四、社区旅游分享度和旅游相对剥夺感 | 第44页 |
五、社区居民支持度 | 第44-45页 |
第二节 景区-社区竞合度模型构建 | 第45-46页 |
第三节 研究设计 | 第46页 |
第四节 景区-社区竞合度模型验证分析 | 第46-56页 |
一、探索性因子分析 | 第46-47页 |
二、验证性因子分析 | 第47-48页 |
三、结构模型验证与修正 | 第48-49页 |
四、篁岭景区-社区竞合度结构模型验证分析 | 第49-52页 |
五、篁岭景社竞合度分析评价 | 第52-56页 |
第五章 平衡婺源篁岭景区-社区竞合关系的对策建议 | 第56-58页 |
第一节 婺源篁岭社区制度增权机制的构建 | 第56-57页 |
一、倡导“旅游吸引物权”立法 | 第56-57页 |
二、启用地役权制度 | 第57页 |
第二节 婺源篁岭社区制度增权的保障措施 | 第57-5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不足 | 第58-61页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58-59页 |
第二节 问题与不足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66-67页 |
附录一 访谈提纲 | 第67-69页 |
附录二 调查问卷 | 第69-71页 |
附录三 居民感知评价表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