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复合材料论文--非金属复合材料论文

亚纳米簇MoO3/介孔SiO2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其氧化脱硫性能的研究

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页
引言第7-8页
1 绪论第8-23页
    1.1 燃料油中的含硫化合物组成第9-10页
    1.2 加氢脱硫第10-15页
        1.2.1 加氢脱硫原理及过程第10-12页
        1.2.2 加氢脱硫催化剂第12-13页
        1.2.3 加氢脱硫面临的问题第13-15页
    1.3 氧化脱硫第15-20页
        1.3.1 氧化脱硫原理第15-16页
        1.3.2 氧化脱硫反应过程第16-17页
        1.3.4 氧化脱硫催化剂第17-20页
    1.4 亚纳米簇颗粒第20-21页
    1.5 课题的研究内容与意义第21-23页
        1.5.1 研究意义第21-22页
        1.5.2 研究内容第22-23页
2 亚纳米簇MoO_3/介孔SiO_2的制备第23-41页
    2.1 实验药品与仪器第23-24页
    2.2 实验过程第24-26页
        2.2.1 介孔SiO_2的制备第25页
        2.2.2 亚纳米簇MoO_3/介孔SiO_2复合材料的制备第25页
        2.2.3 不同含量的MoO_3/介孔SiO_2复合材料的制备第25-26页
        2.2.4 亚纳米簇MoO_3/微孔SiO_2复合材料的制备第26页
    2.3 MoO_3/SiO_2复合材料的表征手段第26-28页
        2.3.1 透射电镜(TEM)/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第27页
        2.3.2 X射线衍射(XRD)第27页
        2.3.3 N_2吸附-脱附第27页
        2.3.4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第27-28页
        2.3.5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第28页
        2.3.6 元素面扫描第28页
        2.3.7 荧光光谱第28页
        2.3.8 热重(TGA)第28页
    2.4 结果与讨论第28-38页
        2.4.1 材料形貌分析第28-32页
        2.4.2 材料孔径分析第32-34页
        2.4.3 材料组成分析第34-37页
        2.4.4 热重与荧光分析第37-38页
    2.5 复合材料的形成机理分析第38-40页
    2.6 本章小结第40-41页
3 亚纳米簇MoO_3/介孔SiO_2催化氧化脱硫第41-50页
    3.1 实验药品第41页
    3.2 实验过程第41-42页
        3.2.1 氧化脱硫过程第41-42页
        3.2.2 DBT转化率计算条件第42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2-48页
        3.3.1 气相标准曲线第42-43页
        3.3.2 氧化脱硫机理第43-44页
        3.3.3 探究催化剂氧化脱硫条件第44-47页
        3.3.4 探究高催化活性的亚纳米簇MoO_3第47页
        3.3.5 催化剂催化氧化脱硫循环实验第47-48页
    3.4 本章小结第48-50页
4 亚纳米簇MoO_3/氨基功能化介孔SiO_2催化氧化脱硫第50-60页
    4.1 实验药品与仪器第50-51页
    4.2 实验过程第51-53页
        4.2.1 亚纳米簇MoO_3/氨基功能化介孔SiO_2的制备第51-52页
        4.2.2 氨基功能化介孔SiO_2的制备第52页
        4.2.3 亚纳米簇MoO_3/氨基功能化介孔SiO_2的红外表征第52页
        4.2.4 固体核磁共振氢谱的测定(~1H-SS NMR)第52页
        4.2.5 亚纳米簇MoO_3/氨基功能化介孔SiO_2催化氧化脱硫第52-53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53-57页
        4.3.1 亚纳米簇MoO_3/氨基功能化介孔SiO_2的表征第53-55页
        4.3.2 亚纳米簇MoO_3/氨基功能化介孔SiO_2的机理第55页
        4.3.3 亚纳米簇MoO_3/氨基功能化介孔SiO_2催化氧化脱硫的研究第55-56页
        4.3.4 亚纳米簇MoO_3/氨基功能化介孔SiO_2循环性能研究第56-57页
    4.4 亚纳米簇MoO_3/氨基功能化介孔SiO_2稳定性的探究第57-59页
    4.5 本章小结第59-60页
5 结论第60-62页
    5.1 结论第60-61页
    5.2 创新点第61页
    5.3 展望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70页
附录A 二苯并噻吩氧化脱硫~1H NMR检测结果第70-7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71-72页
致谢第72-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氮化铝陶瓷直接覆铜基板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下一篇:电絮凝法处理高盐冶炼废水中重金属及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