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奏议研究
摘要 | 第3-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绪论 | 第13-20页 |
第一章 奏议的文类形成与文体辨析 | 第20-44页 |
第一节 “奏”的文类形成与立名 | 第20-22页 |
第二节 秦奏议名实考 | 第22-26页 |
第三节 汉奏议界划与“别称” | 第26-31页 |
第四节 汉“上书四品”之奏与驳议 | 第31-37页 |
第五节 汉“上书四品”之章与表(附封事、对策) | 第37-44页 |
第二章 东汉奏议的事由 | 第44-68页 |
第一节 外戚、宦幸与帝行 | 第44-50页 |
第二节 边事、食货与刑律 | 第50-56页 |
第三节 吏治、选举与职官 | 第56-60页 |
第四节 儒学、礼乐与历法 | 第60-68页 |
第三章 东汉奏议的知识与思想 | 第68-101页 |
第一节 丰富庞杂的知识世界 | 第68-70页 |
第二节 “汉家故事”:知识与权力的互渗 | 第70-81页 |
第三节 东汉奏议思想成分检别 | 第81-84页 |
第四节 谶纬、“道术”与东汉通儒 | 第84-90页 |
第五节 东汉奏议知识与思想片论之一 | 第90-95页 |
第六节 东汉奏议知识与思想片论之二 | 第95-101页 |
第四章 东汉奏议的文学特性 | 第101-135页 |
第一节 “奏议宜雅”:两汉奏议体貌风格的总结 | 第102-114页 |
第二节 平实与“骨鲠”:东汉奏议的风格特质 | 第114-124页 |
第三节 渐趋规整的体制 | 第124-128页 |
第四节 东汉奏议的修辞技巧 | 第128-131页 |
第五节 东汉奏议的情志表达 | 第131-135页 |
结语 | 第135-137页 |
参考文献 | 第137-143页 |
致谢 | 第143-1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