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普通高等学校校园商业设施配置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14-22页 |
1.1 核心概念界定 | 第14页 |
1.2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4-19页 |
1.2.1 研究背景 | 第14-18页 |
1.2.2 研究目的 | 第18页 |
1.2.3 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1.3 研究对象和内容 | 第19页 |
1.3.1 研究对象 | 第19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9页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9-22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22-34页 |
2.1 规划角度的研究 | 第22-26页 |
2.1.1 城市规划层面 | 第22-24页 |
2.1.2 校园规划层面 | 第24-26页 |
2.2 校园商业设施的研究 | 第26-29页 |
2.2.1 校园内部的商业设施 | 第26-27页 |
2.2.2 校园周边的商业设施 | 第27-29页 |
2.3 经济学角度的研究 | 第29-31页 |
2.3.1 校园商业的功能 | 第29-30页 |
2.3.2 校园商业设施管理 | 第30-31页 |
2.4 消费者市场研究 | 第31-33页 |
2.4.1 消费者行为层面 | 第31-32页 |
2.4.2 消费者满意度层面 | 第32-33页 |
2.5 小结 | 第33-34页 |
3 对高校校园商业设施的理论认知 | 第34-47页 |
3.1 作为一种社区形式的高校校园 | 第34-35页 |
3.1.1 成员单纯 | 第34页 |
3.1.2 价值统一 | 第34-35页 |
3.2 校园商业设施发展的历史回顾 | 第35-38页 |
3.2.1 计划经济时期 | 第35页 |
3.2.2 改革开放以后 | 第35-37页 |
3.2.3 发展演变的内涵 | 第37-38页 |
3.3 校园商业活动的特征 | 第38-39页 |
3.3.1 消费群体集中单一 | 第38页 |
3.3.2 业种设置相对单纯 | 第38页 |
3.3.3 市场准入严格受限 | 第38页 |
3.3.4 营业时间的周期性 | 第38-39页 |
3.4 校园商业设施配置的影响因素 | 第39-44页 |
3.4.1 经济体制 | 第39-40页 |
3.4.2 校园管理 | 第40-41页 |
3.4.3 地理区位 | 第41页 |
3.4.4 大学生消费行为 | 第41-43页 |
3.4.5 商业技术 | 第43-44页 |
3.5 校园商业设施配置原则 | 第44-45页 |
3.5.1 因地因校 | 第44-45页 |
3.5.2 保障基本 | 第45页 |
3.5.3 兼顾效率 | 第45页 |
3.5.4 适度弹性 | 第45页 |
3.6 小结 | 第45-47页 |
4 南京普通高校校园商业设施配置现状 | 第47-68页 |
4.1 南京普通高校校园商业发展现状 | 第47-51页 |
4.1.1 南京高校现状 | 第47页 |
4.1.2 调研对象现状 | 第47-51页 |
4.2 商业设施类型分析 | 第51-54页 |
4.2.1 商业类型的构成 | 第51页 |
4.2.2 需求等级的构成 | 第51-54页 |
4.3 商业设施业态分析 | 第54-59页 |
4.3.1 商业业态类型 | 第54-55页 |
4.3.2 商业业态构成 | 第55-56页 |
4.3.3 商业业态饱和度 | 第56-59页 |
4.4 商业设施规模分析 | 第59-62页 |
4.4.1 商业设施总体规模 | 第59-60页 |
4.4.2 商业设施人均规模 | 第60-62页 |
4.5 商业设施质量分析 | 第62-65页 |
4.5.1 商业设施使用程度 | 第62-64页 |
4.5.2 商业设施满意程度 | 第64页 |
4.5.3 商业设施愿望度 | 第64-65页 |
4.6 小结 | 第65-68页 |
5 南京普通高校校园商业设施配置的现存问题 | 第68-73页 |
5.1 现存问题 | 第68-69页 |
5.1.1 业态配置不全面 | 第68-69页 |
5.1.2 业态规模不足 | 第69页 |
5.2 原因剖析 | 第69-71页 |
5.2.1 高校类型及规模 | 第69-70页 |
5.2.2 高校所处城市区位 | 第70-71页 |
5.2.3 高校校园整体规划布局 | 第71页 |
5.3 小结 | 第71-73页 |
6 南京普通高校校园商业设施配置的优化对策 | 第73-82页 |
6.1 校园商业业态的选择 | 第73-75页 |
6.1.1 按业态属性 | 第73页 |
6.1.2 按商业设施重要程度 | 第73页 |
6.1.3 按需配置 | 第73-74页 |
6.1.4 按时序动态配置 | 第74-75页 |
6.2 校园商业业态的规模 | 第75-76页 |
6.2.1 提高服务半径的合理性 | 第75-76页 |
6.2.2 发展规模效应 | 第76页 |
6.3 校园商业业态的布局 | 第76-79页 |
6.3.1 业态布局方式 | 第77-78页 |
6.3.2 功能组合方式 | 第78-79页 |
6.4 制度政策的完善 | 第79页 |
6.4.1 合理的政策引导 | 第79页 |
6.4.2 校园商业管理制度的完善 | 第79页 |
6.5 新技术的应用 | 第79-80页 |
6.6 小结 | 第80-82页 |
7 总结 | 第82-86页 |
7.1 结论 | 第82-84页 |
7.2 贡献与不足 | 第84-85页 |
7.2.1 贡献 | 第84-85页 |
7.2.2 不足 | 第85页 |
7.3 关于后续研究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2页 |
附录A 高校商业设施使用情况调查问卷 | 第92-98页 |
附录B 实地调研报告 | 第98-12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成果 | 第128-129页 |
致谢 | 第12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