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

从吉川英治对《三国演义》的保留与重塑看日本民族文化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0-15页
    1.1 引言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4页
    1.3 研究目的第14-15页
第2章 《三国演义》的跨国演义第15-20页
    2.1 《三国演义》传入日本第15-16页
    2.2 “三国热”的原因探究第16-17页
    2.3 吉川英治《三国志》小说的诞生与意义第17-20页
第3章 从色彩选择看吉川对人物所持的感情色彩第20-28页
    3.1 日本人观念中的红与白第20-21页
    3.2 《三国志》中人物形象的红与白第21-28页
        3.2.1 “曹操”形象中的“红”与“白”第22-25页
        3.2.2 “刘备”形象中的“白”第25-28页
第4章 从对刘备、曹操的人物形象重塑看“忠奸观”与“战争观”第28-51页
    4.1 对《三国演义》中正统代表——刘备形象的重塑与原因第28-35页
        4.1.1 《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形象及形成原因第28-30页
        4.1.2 《三国志》中的刘备形象及形成原因第30-34页
        4.1.3 吉川对刘备形象的保留与重塑第34-35页
    4.2 对《三国演义》中一世奸雄——曹操形象的重塑与原因第35-47页
        4.2.1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及形成原因第35-37页
        4.2.2 《三国志》中的曹操形象及形成原因第37-46页
        4.2.3 吉川对曹操形象的保留与重塑第46-47页
    4.3 罗贯中与吉川英治的“忠奸观”与“战争观”第47-51页
        4.3.1 罗贯中的“忠奸观”与“战争观”第47-48页
        4.3.2 吉川英治的“忠奸观”与“战争观”第48-51页
结论第51-53页
参考文献第53-5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6-57页
致谢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乔治·吉辛《新格拉布街》中维多利亚晚期的伦敦文学场域
下一篇:论夏目漱石《哥儿》对日本近代教育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