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内科学论文--心脏、血管(循环系)疾病论文--心脏疾病论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论文

太极拳干预对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临床疗效研究

中文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中英文缩略词表第9-10页
引言第10-13页
1.研究对象第13-18页
    1.1 受试者的来源第13页
    1.2 受试者的选择第13-15页
    1.3 纳入和排除标准第15-16页
    1.4 病例的剔除和脱落以及相关处理第16-17页
    1.5 伦理学的审查第17-18页
2.研究方法和内容第18-27页
    2.1 试验流程图第18-19页
    2.2 样本量的估计第19页
    2.3 随机第19页
    2.4 盲法第19页
    2.5 对照第19页
    2.6 治疗分组第19-20页
    2.7 干预措施第20-23页
    2.8 观察指标第23页
    2.9 疗效评价指标第23-25页
    2.10 安全性评价第25-26页
    2.11 不良事件的预防和处理第26-27页
3.数据的管理第27页
    3.1 数据的收集与记录第27页
    3.2 数据的监察和核查第27页
4.数据的统计第27-28页
5.研究结果第28-49页
    5.1 试验完成情况第28页
    5.2 脱失情况及及原因分析第28-29页
    5.3 基线资料分析第29-32页
    5.4 主要疗效指标分析第32-34页
    5.5 次要疗效指标分析第34-48页
    5.6 安全性评价第48-49页
讨论第49-64页
    1.对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认识第49-51页
        1.1 流行病学第49页
        1.2 现代医学对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认识第49-50页
        1.3 中医学对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认识第50-51页
    2.运动疗法是心脏康复的重要手段第51-53页
        2.1 运动疗法的重要性第51-52页
        2.2 运动疗法的强度第52-53页
        2.3 运动疗法的时间和频率第53页
    3.太极拳是我国传统运动康复疗法第53-56页
        3.1 太极拳运动的特点第53页
        3.2 太极拳干预治疗冠心病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现状第53-54页
        3.3 太极拳干预治疗冠心病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机制第54-56页
    4.试验方案设计依据第56-64页
        4.1 试验设计第56页
        4.2 研究对象第56-57页
        4.3 运动方式的选择第57页
        4.4 运动强度的选择第57-58页
        4.5 运动时间、频率、和时间段的选择第58页
        4.6 疗效评价指标的选择第58-60页
        4.7 太极拳干预治疗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第60-64页
结论第64-65页
创新与特色第65-66页
问题与展望第66-67页
致谢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6页
附件一:综述第76-83页
    参考文献第81-83页
附件二:西雅图心绞痛量表第83-85页
附件三:心绞痛日记第85-86页
附件四:六分钟步行试验第86-89页
附件五: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第89-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太极拳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下一篇:负电场治疗仪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心血瘀阻证)患者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