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0页 |
1.1 本文研究背景 | 第9-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3 桥梁风险评估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16-17页 |
1.3.1 风险源识别 | 第17页 |
1.3.2 风险估测模型 | 第17页 |
1.4 本文研究目的和必要性 | 第17-18页 |
1.5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8-20页 |
第二章 桥梁运营期风险源识别方法研究 | 第20-42页 |
2.1 概述 | 第20页 |
2.2 桥梁运营期风险事故数据库 | 第20-30页 |
2.2.1 建立桥梁运营期风险事故数据库 | 第20-29页 |
2.2.2 风险事故统计分析 | 第29-30页 |
2.3 风险源识别 | 第30-34页 |
2.3.1 风险源的特点 | 第31-32页 |
2.3.2 风险源识别步骤 | 第32-34页 |
2.4 风险源识别常用的方法 | 第34-39页 |
2.5 BS+AHP | 第39-40页 |
2.6 小结 | 第40-42页 |
第三章 跨地裂缝钢-混连续梁桥运营期风险估测模型研究 | 第42-60页 |
3.1 概述 | 第42-44页 |
3.1.1 风险概率估测 | 第42-44页 |
3.1.2 风险损失估测 | 第44页 |
3.2 桥梁运营期风险概率估测模型 | 第44-53页 |
3.2.1 基本概念 | 第44-48页 |
3.2.2 时变可靠度+B-P神经网络 | 第48-50页 |
3.2.3 方法验证 | 第50-53页 |
3.2.4 风险概率等级 | 第53页 |
3.3 桥梁运营期风险损失估测模型 | 第53-58页 |
3.3.1 结构损伤损失估测模型 | 第54页 |
3.3.2 交通延误损失估测模型 | 第54-56页 |
3.3.3 社会环境损失估测模型 | 第56-57页 |
3.3.4 人员伤亡损失估测模型 | 第57-58页 |
3.3.5 风险损失等级 | 第58页 |
3.4 小结 | 第58-60页 |
第四章 西安跨地裂缝钢-混连续梁桥运营期风险评估及应对措施 | 第60-82页 |
4.1 工程背景 | 第60-63页 |
4.1.1 桥梁概况 | 第60-61页 |
4.1.2 F12地裂缝简介 | 第61-63页 |
4.1.3 其他工程背景 | 第63页 |
4.1.4 风险评估流程 | 第63页 |
4.2 风险源识别 | 第63-66页 |
4.3 风险估测 | 第66-76页 |
4.3.1 风险概率估测 | 第66-72页 |
4.3.2 风险损失估测 | 第72-76页 |
4.4 风险评价 | 第76页 |
4.5 风险应对 | 第76-81页 |
4.6 小结 | 第81-82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82-84页 |
结论 | 第82-83页 |
展望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9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0-91页 |
致谢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