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缩写清单 | 第15-17页 |
符号清单 | 第17-18页 |
1 引言 | 第18-28页 |
1.1 分布式视频编码简介 | 第18-20页 |
1.2 分布式视频编码的发展现状 | 第20-23页 |
1.3 分布式视频编码中运动平稳性相关研究 | 第23-25页 |
1.4 论文安排 | 第25-26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2 分布式视频编码的理论基础及相关技术 | 第28-58页 |
2.1 分布式视频编码的理论基础 | 第28-30页 |
2.1.1 Slepian-Wolf分布式无损编码理论 | 第28-29页 |
2.1.2 Wyner-Ziv分布式有损编码理论 | 第29-30页 |
2.2 分布式视频编码的基本框架 | 第30-39页 |
2.2.1 斯坦福分布式视频编解码框架 | 第30-37页 |
2.2.2 伯克利分布式视频编解码框架 | 第37-39页 |
2.3 分布式视频编码中运动相关研究的关键技术 | 第39-56页 |
2.3.1 基于帧间相关性的帧级编码模式分类 | 第40-44页 |
2.3.2 基于帧间相关性的块级编码模式分类 | 第44-51页 |
2.3.3 解码端运动平稳性分析 | 第51-56页 |
2.4 本文所提算法的必要性 | 第56-5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3 分布式视频编码中基于帧间相关性的自适应关键帧选取 | 第58-80页 |
3.1 自适应关键帧选取的意义 | 第58-61页 |
3.2 基于图像特征的自适应关键帧选取 | 第61-70页 |
3.2.1 基于帧间相关性的序列划分的意义 | 第61-62页 |
3.2.2 图像特征提取 | 第62-65页 |
3.2.3 基于图像特征的帧间相关性计算 | 第65-66页 |
3.2.4 所选特征及其距离对运动情况的描述 | 第66-68页 |
3.2.5 基于帧间相关性的自适应关键帧选取 | 第68-70页 |
3.3 基于插值算法的自适应关键帧选取算法改进 | 第70-71页 |
3.4 仿真实验 | 第71-79页 |
3.4.1 实现流程 | 第71-73页 |
3.4.2 实验结果 | 第73-7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4 分布式视频编码中基于运动状态的时空编码模式分类 | 第80-107页 |
4.1 基于帧间差频率统计的运动状态分类 | 第80-89页 |
4.1.1 帧间差的频率统计 | 第80-86页 |
4.1.2 运动状态分类 | 第86-89页 |
4.2 基于运动状态的时空编码模式分类 | 第89-99页 |
4.2.1 帧级编码模式分类 | 第90-98页 |
4.2.2 块级编码模式分类 | 第98-99页 |
4.3 仿真实验 | 第99-106页 |
4.3.1 对比算法 | 第101-102页 |
4.3.2 实验结果 | 第102-10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06-107页 |
5 基于时空显著图的边信息生成 | 第107-127页 |
5.1 算法机理 | 第107-113页 |
5.1.1 前向运动估计 | 第109-111页 |
5.1.2 双向运动估计 | 第111-112页 |
5.1.3 双向运动补偿 | 第112-113页 |
5.2 基于四元数的感兴趣区域的提取 | 第113-120页 |
5.2.1 生成四元数图像 | 第114-116页 |
5.2.2 通过四元数图像生成时空显著图 | 第116-119页 |
5.2.3 基于时空显著图的感兴趣区域提取 | 第119-120页 |
5.3 运动矢量优化和运动矢量平滑 | 第120-123页 |
5.3.1 运动矢量分层优化 | 第120-122页 |
5.3.2 运动矢量平滑 | 第122-123页 |
5.4 仿真实验 | 第123-12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26-127页 |
6 结论 | 第127-130页 |
6.1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27-128页 |
6.2 工作展望 | 第128-130页 |
参考文献 | 第130-140页 |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 第140-143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