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36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4-16页 |
1.2 前人研究现状 | 第16-23页 |
1.2.1 腔室火灾的燃烧特性 | 第16-17页 |
1.2.2 外界风对腔室火灾燃烧特性的影响 | 第17-19页 |
1.2.3 竖向通道内热烟气的运动规律 | 第19-22页 |
1.2.4 高层建筑火灾及烟气的防治措施 | 第22-23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1.4 本文章节安排 | 第25-27页 |
参考文献 | 第27-36页 |
第2章 模型实验设计 | 第36-50页 |
2.1 引言 | 第36-37页 |
2.2 实验风机系统 | 第37-38页 |
2.3 研究中所用实验台设计 | 第38-41页 |
2.3.1 1/3尺寸楼梯间模型实验台 | 第38-39页 |
2.3.2 1/3尺寸腔室模型实验台 | 第39-40页 |
2.3.3 1/4尺寸腔室模型实验台 | 第40-41页 |
2.4 测量与采集系统 | 第41-45页 |
2.4.1 模拟火源 | 第41-42页 |
2.4.2 温度和速度测量 | 第42-44页 |
2.4.3 视频采集与图像处理 | 第44-4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本章符号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第3章 烟囱效应对火羽流动态平衡的影响 | 第50-72页 |
3.1 引言 | 第50页 |
3.2 烟囱效应对底部开口诱导气流的影响 | 第50-59页 |
3.2.1 实验介绍 | 第50-52页 |
3.2.2 烟囱效应作用下的底部开口诱导气流 | 第52-59页 |
3.3 烟囱效应对火焰倾角的影响 | 第59-66页 |
3.3.1 实验介绍 | 第59-60页 |
3.3.2 烟囱效应作用下火焰倾角的动态平衡现象 | 第60-62页 |
3.3.3 烟囱效应作用下火焰倾角的预测关系式 | 第62-6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本章符号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第4章 反向风对双开口腔室燃烧特性的影响 | 第72-90页 |
4.1 引言 | 第72-73页 |
4.2 实验介绍 | 第73-74页 |
4.3 火羽流行为变化规律 | 第74-77页 |
4.3.1 腔室内气流运动方式 | 第74-76页 |
4.3.2 腔室内气流运动方向转变的临界风速 | 第76-77页 |
4.4 腔室内气体温度变化规律 | 第77-81页 |
4.4.1 腔室内气流温度分布 | 第77-79页 |
4.4.2 腔室顶棚下方温度的表达式 | 第79-81页 |
4.5 燃料质量损失速率的预测关系式 | 第81-84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本章符号 | 第85-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0页 |
第5章 正向风对双开口腔室火行为的影响 | 第90-130页 |
5.1 引言 | 第90-91页 |
5.2 实验介绍 | 第91-93页 |
5.3 腔室内部火羽流行为 | 第93-102页 |
5.3.1 腔室开口处气流运动方式 | 第93-98页 |
5.3.2 腔室内部火焰行为 | 第98-102页 |
5.4 窗口外侧火焰的行为特征 | 第102-122页 |
5.4.1 溢出火焰的两种形态及临界判据 | 第102-104页 |
5.4.2 溢出火焰的间歇性特征 | 第104-110页 |
5.4.3 窗口外侧火焰长度、高度及温度分布 | 第110-118页 |
5.4.4 窗口外侧火焰的运动轨迹 | 第118-12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22-123页 |
本章符号 | 第123-126页 |
参考文献 | 第126-130页 |
第6章 正压送风方法阻止火灾烟气蔓延的数值模拟研究 | 第130-156页 |
6.1 引言 | 第130页 |
6.2 火灾场景设计 | 第130-133页 |
6.3 不同正压送风方法下加压楼梯间内的烟气运动规律 | 第133-141页 |
6.4 送风口处加压空气量分布 | 第141-144页 |
6.5 楼梯间内的压强分布 | 第144-149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149-151页 |
本章符号 | 第151-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153-156页 |
第7章 结论 | 第156-160页 |
7.1 本文结论 | 第156-158页 |
7.2 创新点 | 第158-160页 |
致谢 | 第160-162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 第162-1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