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探讨
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引言 | 第9-11页 |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三、写作目标和大致框架 | 第10-11页 |
第一章 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概述 | 第11-17页 |
一、行政公益诉讼的概念 | 第11-12页 |
二、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的司法实践回顾 | 第12-13页 |
(一)方城开创了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的先河 | 第12页 |
(二)两高叫停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的尝试 | 第12-13页 |
(三)2015年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试点工作开展 | 第13页 |
三、检察机关作为诉讼主体的原因分析和价值探讨 | 第13-17页 |
(一)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的原因分析 | 第14-15页 |
(二)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的价值探讨 | 第15-17页 |
第二章 行政公益诉讼的法律框架和规范性分析 | 第17-23页 |
一、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现有的法律框架 | 第17-18页 |
二、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的诉前程序 | 第18-19页 |
(一)诉前程序 | 第18页 |
(二)诉前程序的价值和功用 | 第18-19页 |
三、检察机关在行政公益诉讼中的公益诉讼人身份 | 第19-21页 |
(一)理论界有关检察机关诉讼角色的学说梳理 | 第19-20页 |
(二)公益诉讼人的双重属性 | 第20-21页 |
四、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分配 | 第21-23页 |
(一)遵循行政诉讼“举证责任倒置”的一般原则 | 第21-22页 |
(二)检察机关在行政公益诉讼中的举证责任 | 第22-23页 |
第三章 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目前存在的问题 | 第23-27页 |
一、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本身的缺陷 | 第23-25页 |
(一)受案范围的局限性 | 第23页 |
(二)第三人制度的不健全 | 第23-24页 |
(三)行为保全制度缺失 | 第24-25页 |
二、监察委员会设立后行政公益诉讼制度面临新的挑战 | 第25-27页 |
(一)行政公益诉讼案件来源收缩 | 第25-26页 |
(二)自侦权力转移,案件办理难度加大 | 第26-27页 |
第四章 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的完善建议 | 第27-31页 |
一、稳步推进受案范围的扩大 | 第27-28页 |
(一)混合式的立法模式 | 第27页 |
(二)将规章以下的抽象行政行为纳入到受案范围 | 第27-28页 |
二、明确第三人的诉讼权利与义务 | 第28-29页 |
(一)第三人制度存在的法律依据 | 第28页 |
(二)第三人的权利与义务 | 第28-29页 |
三、建立行为保全制度 | 第29页 |
四、拓宽案件线索来源,建立与监察委员会的沟通机制 | 第29-30页 |
五、完善检察机关在行政公益诉讼中调查权配置 | 第30-31页 |
(一)明确不配合检察机关调查的法律责任 | 第30页 |
(二)立法赋予检察机关强制调查权 | 第30-31页 |
结语 | 第3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5页 |
致谢 | 第35-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