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元件、部件论文--发送器(变换器)、传感器论文

基于静电传感器的风粉细度测量方法的研究

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4页
1 绪论第8-12页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第8页
    1.2 风粉细度测量方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8-10页
    1.3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第10-12页
2 风粉细度测量实验平台第12-16页
    2.1 风粉颗粒的气力输送第12-13页
    2.2 实验平台模型第13-14页
    2.3 实验平台的基本构成第14-15页
    2.4 风粉细度测量实验的准备第15页
    2.5 本章小结第15-16页
3 风粉细度测量系统的设计第16-28页
    3.1 静电传感器的原理及设计第16-18页
        3.1.1 风粉颗粒静电法测量原理第16-17页
        3.1.2 静电传感器的选型第17-18页
    3.2 信号调理电路第18-19页
    3.3 信号采集处理单元的设计第19-22页
        3.3.1 信号采集处理单元的总体结构第19-20页
        3.3.2 信号采集模块第20-21页
        3.3.3 从机第21-22页
        3.3.4 数据采集模块第22页
    3.4 主机第22-23页
    3.5 通信线路第23-26页
    3.6 本章小结第26-28页
4 风粉细度与静电信号的关系的研究第28-38页
    4.1 风粉静电信号波形第28-29页
    4.2 风粉静电信号能量与细度的关系第29-32页
        4.2.1 风粉静电信号能量反映细度变化的原理第29-30页
        4.2.2 风粉静电信号能量与细度的关系第30-32页
        4.2.3 风粉流速对静电信号能量的影响第32页
    4.3 风粉静电信号功率谱密度函数与细度的关系第32-36页
        4.3.1 风粉静电信号功率谱密度函数反映细度变化的原理第32-33页
        4.3.2 风粉静电信号功率谱密度函数与细度的关系第33-36页
    4.4 本章小结第36-38页
5 风粉细度测量算法的设计及其软件实现第38-54页
    5.1 风粉细度测量算法的总体思路第38-39页
    5.2 基于最小二乘法的多项式曲面拟合第39-40页
    5.3 基于三次样条函数的曲面插值第40页
    5.4 互相关测速算法第40-41页
    5.5 信号能量法测细度第41-45页
        5.5.1 基于曲面拟合的信号能量法测细度第41-44页
        5.5.2 基于曲面插值的能量法测细度第44-45页
    5.6 功率谱密度函数法测细度第45-49页
        5.6.1 基于曲面拟合的功率谱密度法测细度第45-48页
        5.6.2 基于曲面插值的功率谱密度法测细度第48-49页
    5.7 风粉细度测量算法的软件实现第49-52页
        5.7.1 能量法的软件实现第49-50页
        5.7.2 功率谱密度函数法的软件实现第50-51页
        5.7.3 互相关测速算法的软件实现第51-52页
    5.8 本章小结第52-54页
6 风粉细度测量算法的测试及结果分析第54-64页
    6.1 风粉细度测量算法的测试方法第54页
    6.2 基于静电信号能量的细度测量方法测试第54-57页
        6.2.1 基于曲面拟合的能量法的测试第54-55页
        6.2.2 基于曲面插值的能量法的测试第55-57页
    6.3 基于静电信号功率谱密度函数的细度测量方法测试第57-59页
        6.3.1 基于曲面拟合的功率谱密度函数法的测试第57-58页
        6.3.2 基于曲面插值的功率谱密度函数法的测试第58-59页
    6.4 实验结果分析第59-62页
        6.4.1 风粉流速对测试结果的影响第59-61页
        6.4.2 拟合方法和插值方法的对比第61-62页
        6.4.3 能量法和功率谱密度函数法的对比第62页
    6.5 本章小结第62-64页
7 总结与展望第64-66页
    7.1 全文总结第64页
    7.2 展望第64-66页
致谢第66-68页
参考文献第68-72页
硕士期间获得的成果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深度学习的旅游服务推荐系统研究
下一篇:转移概率部分未知的Markov跳跃系统鲁棒稳定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