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引言 | 第7-13页 |
| 1. 直面刑事错案 | 第7-8页 |
| 2. 对刑事错案责任主体研究的漠视 | 第8-9页 |
| 3. 研究刑事错案责任主体的价值 | 第9-13页 |
| 第1章 刑事错案与刑事错案责任主体 | 第13-25页 |
| 1.1 刑事错案 | 第13-17页 |
| 1.1.1 刑事错案的界定 | 第13-14页 |
| 1.1.2 刑事错案与相关概念的辨析 | 第14-15页 |
| 1.1.3 刑事错案的特征 | 第15-17页 |
| 1.2 刑事错案责任 | 第17-21页 |
| 1.2.1 刑事错案责任的概念 | 第17-18页 |
| 1.2.2 刑事错案责任的性质 | 第18-19页 |
| 1.2.3 刑事错案责任的法理根据 | 第19-21页 |
| 1.2.4 刑事错案责任的形式 | 第21页 |
| 1.3 刑事错案责任主体 | 第21-25页 |
| 1.3.1 刑事错案责任主体概述 | 第21-22页 |
| 1.3.2 确立刑事错案责任主体的因素 | 第22-25页 |
| 第2章 刑事错案责任主体:以刑事错案的成因为视角 | 第25-33页 |
| 2.1 刑事错案的成因剖析 | 第25-28页 |
| 2.1.1 刑事诉讼的复杂性 | 第25-26页 |
| 2.1.2 司法理念的落后性 | 第26页 |
| 2.1.3 取证采证的违法性 | 第26-28页 |
| 2.1.4 外部压力的推动性 | 第28页 |
| 2.2 刑事错案责任主体对刑事错案的影响 | 第28-33页 |
| 2.2.1 侦查人员对于刑事错案的影响 | 第29-30页 |
| 2.2.2 检察人员对于刑事错案的影响 | 第30页 |
| 2.2.3 审判人员对于刑事错案的影响 | 第30-33页 |
| 第3章 刑事错案责任主体:以刑事司法体制为视角 | 第33-35页 |
| 3.1 刑事错案中的侦查中心主义 | 第33-34页 |
| 3.2 刑事错案中的司法行政化管理 | 第34-35页 |
| 3.2.1 刑事错案中的行政干预与司法独立 | 第34页 |
| 3.2.2 司法行政化管理对认定刑事错案责任主体的启示 | 第34-35页 |
| 第4章 刑事错案责任主体的认定 | 第35-45页 |
| 4.1 刑事错案责任主体认定的现状及反思 | 第35-36页 |
| 4.1.1 刑事错案责任主体认定的实践分析 | 第35页 |
| 4.1.2 对现行刑事错案责任主体认定的反思 | 第35-36页 |
| 4.2 刑事错案责任主体认定的原则 | 第36-38页 |
| 4.2.1 过错原则 | 第36-37页 |
| 4.2.2 有限溯及既往原则 | 第37页 |
| 4.2.3 国家责任和个人责任相结合原则 | 第37-38页 |
| 4.2.4 诉讼效益原则 | 第38页 |
| 4.3 刑事错案责任主体认定模式构想 | 第38-45页 |
| 4.3.1 公检法三机关责任主体的统一认定 | 第39-40页 |
| 4.3.2 以审判为中心的责任主体集中认定模式 | 第40-45页 |
| 结语 | 第45-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 致谢 | 第49-51页 |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