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政治制度与国家机构论文

中国全能主义政治初探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导论第8-15页
    一、选题缘由第8页
    二、研究现状第8-11页
        (一)关于“全能主义政治”来源的研究第8-9页
        (二)关于“全能主义政治”成因及其历史演变的研究第9-10页
        (三)关于“全能主义政治”特征的研究第10页
        (四)关于“全能主义政治”性质的研究第10页
        (五)关于“后全能主义政治”及其未来走向的研究第10-11页
    三、相关概念界定第11-13页
        (一)“全能主义政治”的界定及主要特征第11-12页
        (二)“后全能主义政治”的界定第12-13页
    四、研究方法第13-14页
        (一)“同情共感”的理解法第13页
        (二)“大历史观”的视野法第13-14页
    五、研究路径第14-15页
第一章 救亡图存,全能主义政治的兴起第15-31页
    第一节 传统国家与民族国家的战争第15-18页
        一、传统国家与现代国家第15-16页
        二、中国传统国家的表现第16-18页
        三、西方列强的民族——国家第18页
    第二节 近代中国的全面危机第18-24页
        一、近代中国社会的经济危机第19-20页
        二、近代中国社会的社会危机第20-23页
        三、近代中国社会的政治危机第23-24页
    第三节 解决危机的多次尝试第24-27页
        一、器物革新第24-25页
        二、制度变革第25-27页
        三、文化启蒙,改造国民性第27页
    第四节 碰壁多年求破壁——全能主义政治兴起第27-31页
        一、孙中山的“以党建国”第28-29页
        二、蒋介石的“训政”阶段第29页
        三、毛泽东的“党的一元化领导体制”第29-31页
第二章 国家建设,全能主义政治的发展第31-39页
    第一节 实现工业化的战略目标第31-34页
        一、民族——国家与工业化第31-32页
        二、中国人追求工业化的百年梦想第32-33页
        三、实现工业化所需的条件第33-34页
    第二节 内忧外困的局面第34-36页
        一、经济濒于崩溃第34-35页
        二、政治内忧外困第35页
        三、社会一盘散沙第35-36页
    第三节 自立更生,艰苦奋斗——全能主义政治发展第36-39页
        一、以党代政,高度集权第36-37页
        二、有效整合社会势力第37页
        三、强化意识形态教育第37-39页
第三章 国际竞争,后全能主义政治时代第39-47页
    第一节 中国与全球化第39-41页
        一、中国被迫纳入民族——国家世界体系第39-40页
        二、中国被迫关起门来搞建设第40页
        三、主动加入全球经济化大潮第40-41页
    第二节 全球化对中国的冲击第41-45页
        一、全球化给中国经济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第41-42页
        二、全球化给中国政治带来的两难抉择:超民族国家和本民族国家第42-43页
        三、全球化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冲击第43-45页
    第三节 重塑国家,应对挑战——全能主义政治的转型第45-47页
        一、全能主义政治的转型第45页
        二、中国民族国家的重塑第45-47页
第四章 对全能主义政治的评价及其未来走向的展望第47-52页
    一、全能主义政治与民族——国家的建设第47页
    二、民族——国家与民主——国家的区别第47-48页
    三、全能主义政治与民主——国家的忽视第48-49页
    四、对后全能主义政治时代的展望第49-52页
结语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8页
致谢第58-59页
在读研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市社区公共服务供给优化研究--基于南昌市W社区的分析
下一篇:民国初年至建国初期北京江西会馆管理体制研究(1915-1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