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分子生物学论文--基因工程(遗传工程)论文

白蜡虫泌蜡关键基因far2活性分析及ws基因dsRNA体外表达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4页
    1.1 引言第14-20页
        1.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4-15页
        1.1.2 国内外研究进展及成果第15-20页
    1.2 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第20-23页
        1.2.1 关键的科学问题与研究目标第20-21页
        1.2.2 主要研究内容第21-22页
        1.2.3 项目来源与经费支持第22-23页
    1.3 研究技术路线图第23-24页
第二章 白蜡虫far2基因的原核表达第24-41页
    2.1 试验材料与仪器设备第24-26页
        2.1.1 供试菌株及载体质粒第24页
        2.1.2 试验仪器设备第24-25页
        2.1.3 实验器具处理第25页
        2.1.4 工具酶、试剂盒及其他第25-26页
    2.2 试验方法第26-35页
        2.2.1 白蜡虫总RNA提取第26页
        2.2.2 cDNA第一链合成第26-27页
        2.2.3 引物设计第27-28页
        2.2.4 白蜡虫far2基因ORF的克隆第28-29页
        2.2.5 连接与转化第29-30页
        2.2.6 阳性单克隆鉴定第30页
        2.2.7 far2原核表达载体构建第30-32页
        2.2.8连接、转化感受态BL21第32-33页
        2.2.9 IPTG诱导原核表达及诱导条件的优化第33页
        2.2.10 集菌、破碎细胞第33-34页
        2.2.11 Westernblot和SDS-PAGE分析第34-35页
    2.3 试验结果第35-39页
        2.3.1 far2基因的克隆及鉴定第35-36页
        2.3.2 重组载体pET-30a-eGFP/EpelFAR构建成功第36-37页
        2.3.3 SDS-PAGE分析第37-39页
        2.3.4 Westernblot分析第39页
    2.4 讨论第39-40页
    2.5 结论第40-41页
第三章 白蜡虫FAR2在家蚕细胞中表达第41-56页
    3.1 试验材料与仪器设备第41-42页
        3.1.1 供试BmN家蚕细胞和白蜡虫第41页
        3.1.2 供试菌株及载体质粒第41-42页
        3.1.3 试验仪器设备第42页
        3.1.4 实验器具处理第42页
        3.1.5 工具酶、试剂配制及其他第42页
    3.2 试验方法第42-49页
        3.2.1 白蜡虫far2ORF克隆第42-43页
        3.2.2 连接转化第43页
        3.2.3 阳性克隆鉴定第43页
        3.2.4 感受态DH10B及感受态DH10BacTM细胞的制备第43页
        3.2.5 重组质粒pFast-ie1-FAR2-eGFP的构建第43-45页
        3.2.6 重组Bacmid的获得及PCR鉴定第45-46页
        3.2.7 BmN家蚕细胞的培养和重组病毒Bacmid的感染第46-47页
        3.2.8 eGFP标记FAR2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荧光观察第47页
        3.2.9 Westernblot分析第47页
        3.2.10 FAR2蛋白收集第47-49页
    3.3 结果第49-54页
        3.3.1 far2基因的克隆及鉴定第49-50页
        3.3.2 FAR2真核表达载体成功构建第50-51页
        3.3.3 重组病毒Bacmid获得及鉴定第51-52页
        3.3.4 eGFP标记FAR2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荧光第52-53页
        3.3.5 Westernblot分析和FAR2蛋白成功获得及保存第53-54页
    3.4 讨论第54-55页
    3.5 结论第55-56页
第四章 白蜡虫FAR2酶活性分析第56-63页
    4.1 试验材料与仪器设备第56页
        4.1.1 试验材料第56页
        4.1.2 仪器设备第56页
    4.2 试验方法第56-57页
        4.2.1 酶反应底物及辅助缓冲液等制备第56-57页
        4.2.2 酶反应体系第57页
        4.2.3 终止酶反应及GC分析第57页
    4.3 GC检测结果第57-61页
    4.4 讨论第61-62页
    4.5 结论第62-63页
第五章 白蜡虫wsRNAi载体构建及原核表达dsRNA第63-73页
    5.1 试验材料与仪器设备第63-64页
        5.1.1 供试昆虫第63页
        5.1.2 供试菌株及载体质粒第63页
        5.1.3 试验仪器设备第63页
        5.1.4 实验器具处理及试剂准备第63-64页
        5.1.5 工具酶、试剂盒及其他第64页
    5.2 试验方法第64-67页
        5.2.1 白蜡虫总RNA提取和引物设计第64页
        5.2.2 cDNA第一链合成第64页
        5.2.3 引物设计第64页
        5.2.4 白蜡虫ws基因片段的克隆第64页
        5.2.5 连接与转化第64-65页
        5.2.6 阳性单克隆鉴定第65页
        5.2.7 双酶切pGEM/EpelWS重组质粒和L4440载体质粒第65页
        5.2.8 连接及转化第65页
        5.2.9 单菌落阳性鉴定第65-66页
        5.2.10 HT115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66页
        5.2.11 白蜡虫wsRNA干扰载体的构建及酶切鉴定第66页
        5.2.12 dsRNA的诱导表达及提取纯化第66-67页
    5.3 试验结果第67-70页
        5.3.1 目的片段的扩增及阳性克隆的筛选第67-68页
        5.3.2 重组载体的构建第68-69页
        5.3.3 原核诱导表达白蜡虫ws基因dsRNA第69-70页
        5.3.4 dsRNA的纯化第70页
    5.4 讨论第70-71页
    5.5 结论第71-73页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第73-75页
    6.1 结论第73页
    6.2 讨论第73-75页
参考文献第75-81页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第81-83页
附录 A抗生素配制第83-84页
附录 B分子克隆实验常规试剂配制第84-85页
附录 CSDS-PAGE相关试剂配制第85-87页
致谢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达摩凤蝶细胞系克隆株的建立及其特性研究
下一篇:骨盆前后压缩型损伤机制的有限元分析及相关韧带力学意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