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与成长:公益建设中的内生型村庄治理--基于湖北省J村的实证研究
内容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导论 | 第9-18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9-10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一) 重组和萎缩阶段 | 第10-11页 |
(二) 启动和抑制阶段 | 第11-12页 |
(三) 恢复和释放阶段 | 第12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2-15页 |
(一) 主要方法 | 第12页 |
(二) 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三) 理论工具 | 第13-15页 |
四、核心概念 | 第15页 |
五、村庄简介 | 第15-18页 |
(一) J村概貌 | 第16-17页 |
(二) 村庄宗族状况 | 第17-18页 |
第一章 内生需求——后税费时代的窘境与出路 | 第18-24页 |
一、衰败的故园:“穷村富民”的尴尬局面 | 第18页 |
二、缺水的河谷村:“小农水”里的大道理 | 第18-20页 |
三、泥泞的回乡路:自主公益建设的另一触发点 | 第20-21页 |
四、新农村建设:不用大拆大建也能改头换面 | 第21-22页 |
五、小结 | 第22-24页 |
第二章 内生动力——企业家精神与开明的大众 | 第24-31页 |
一、治村精英:小老板成了村支书 | 第24-26页 |
(一) 把“水患”变成“水利” | 第24-25页 |
(二) 用“小钱”撬动“大钱” | 第25页 |
(三) 用“小姓”带动“大姓” | 第25-26页 |
二、经济能人:不打工了,回村创业 | 第26-29页 |
(一) 前景看好的农家乐 | 第26-27页 |
(二) 经营有道的养鱼塘 | 第27-28页 |
(三) 有赔有赚的养猪场 | 第28-29页 |
三、返乡村民:我们也是见过世面的 | 第29-30页 |
四、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内生组织——自主运转的村庄治理与经营 | 第31-37页 |
一、理事会:从“小农水”到新农村建设 | 第31-34页 |
(一) “小农水”建设理事会与“六部工作法” | 第31-32页 |
(二) “一股三共”“模式与变通的理事会制度 | 第32-33页 |
(三) 年轻人主导的新农村建设理事会 | 第33-34页 |
二、国土资源管理小组:要对子孙后代负责 | 第34-35页 |
三、养殖合作社:团结起来力量大 | 第35-36页 |
四、小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内生资源——村治中的向内发掘与向外争取 | 第37-41页 |
一、自然资源: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 第37页 |
二、人力资源: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 第37-38页 |
三、筑巢引凤:找政府,找老板 | 第38-39页 |
四、小结 | 第39-41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41-44页 |
一、内生性:公共需求与内生动力 | 第41页 |
二、自主性:因地制宜与内生治理 | 第41-42页 |
三、展望:后税费时代的村治转型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