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件可插拔机制的研究与实现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4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11页 |
1.2 知件研究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 第11-12页 |
1.3 CORBA的发展 | 第12页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5 论文结构 | 第13-14页 |
第二章 知件应用实例的研究 | 第14-33页 |
2.1 知件实例需求分析 | 第14页 |
2.2 知件的概述 | 第14-15页 |
2.2.1 知件的概念 | 第14页 |
2.2.2 知件与传统软件的区别 | 第14-15页 |
2.3 知件应用实例的系统结构 | 第15-19页 |
2.3.1 知件结构 | 第16-17页 |
2.3.2 知识中间件结构 | 第17-19页 |
2.4 知件的截取 | 第19-22页 |
2.4.1 截取的概述 | 第19-20页 |
2.4.2 网页抓取 | 第20页 |
2.4.3 文本净化 | 第20-22页 |
2.5 知件内容的获取 | 第22-24页 |
2.5.1 信息提取 | 第22-24页 |
2.6 知件的融合 | 第24-32页 |
2.6.1 Protege构建本体 | 第25-28页 |
2.6.2 概念相似度计算 | 第28-32页 |
2.7 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基于CORBA静态模型的研究 | 第33-41页 |
3.1 CORBA概述 | 第33-34页 |
3.1.1 对象请求代理结构 | 第33-34页 |
3.2 Java/RMI | 第34-35页 |
3.2.1 RMI的概念 | 第34页 |
3.2.2 RMI体系结构 | 第34-35页 |
3.3 CORBA和Java/RMI的比较 | 第35页 |
3.4 静态模型结构 | 第35-40页 |
3.4.1 IDL到编程语言的映射 | 第36-38页 |
3.4.2 接口存根 | 第38页 |
3.4.3 用户 | 第38页 |
3.4.4 接口框架 | 第38-39页 |
3.4.5 对象请求代理 | 第39-40页 |
3.4.6 静态模型的工作步骤 | 第40页 |
3.5 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动态模型的研究 | 第41-46页 |
4.1 动态模型结构 | 第41页 |
4.2 知件接口描述语言 | 第41-43页 |
4.3 IDL解释器 | 第43-45页 |
4.3.1 工作原理 | 第43页 |
4.3.2 文件注册过程 | 第43-45页 |
4.4 Java模块对象 | 第45页 |
4.5 小结 | 第45-46页 |
第五章 可插拔机制的模拟实验 | 第46-59页 |
5.1 实验的基础 | 第46-48页 |
5.1.1 开发环境 | 第46页 |
5.1.2 CORBA的环境搭建 | 第46-48页 |
5.2 静态模型的实现 | 第48-55页 |
5.2.1 IDL文件 | 第48-49页 |
5.2.2 服务端的编写 | 第49-50页 |
5.2.3 客户端的编写 | 第50-52页 |
5.2.4 运行和结果 | 第52-54页 |
5.2.5 CORBA与RMI实验对比 | 第54-55页 |
5.3 动态模型的实现 | 第55-57页 |
5.3.1 知件IDL文件 | 第55页 |
5.3.2 IDL解释器的实现 | 第55-56页 |
5.3.3 知件服务界面 | 第56-57页 |
5.4 小结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