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饲料作物、牧草论文--多年生豆科牧草论文

不同覆膜种植方式对天祝高寒区土壤水热、杂草和甘农1号杂花苜蓿生长的影响

摘要第4-6页
Summary第6-8页
前言第9-10页
第一章 综述第10-15页
    1 青藏高原草地退化的现状第10页
    2 高寒区补饲的重要性第10-11页
    3 苜蓿在高寒区的栽培和建植第11-14页
        3.1 我国高寒区苜蓿的建植第11页
        3.2 苜蓿地上及地下生长特性的研究第11-12页
        3.3 温度和水分对苜蓿建植的影响第12-13页
        3.4 苜蓿建植过程中杂草的危害第13-14页
    4 覆膜技术在农业生产上的利用第14-15页
第二章 不同种植方式对高寒区苜蓿地土壤温度和水分的影响第15-33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5-17页
        1.1 试验材料第15页
        1.2 试验地概况第15页
        1.3 试验设计第15-16页
        1.4 测定方法第16页
            1.4.1 土壤温度第16页
            1.4.2 土壤水分第16页
        1.5 统计与分析第16-17页
    2 结果与分析第17-28页
        2.1 不同处理下不同土层地温的变化规律第17-21页
        2.2 不同处理下地温的日变化规律第21-26页
        2.3 不同处理下土壤水分的变化第26-28页
    3 讨论第28-31页
        3.1 不同处理下地温的变化规律第28-31页
        3.2 不同处理下土壤水分的变化规律第31页
    4 小结第31-33页
第三章 不同种植方式对高寒区苜蓿种植当年地上及地下特征的影响第33-42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3-34页
        1.1 测定方法第33-34页
        1.5 数据分析方法第34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4-38页
        2.1 不同种植方式对高寒区苜蓿种植当年生长特性的影响第34-35页
        2.2 不同种植方式对高寒区苜蓿种植当年营养物质影响第35-36页
        2.3 不同种植方式对高寒区苜蓿种植当年根颈形态特征的影响第36页
        2.4 不同种植方式对高寒区苜蓿种植当年根系形态特征的影响第36-38页
    3 讨论第38-40页
        3.1 不同种植方式对高寒区苜蓿种植当年生长特性和营养物质的影响第38-39页
        3.2 不同种植方式对高寒区苜蓿种植当年根颈特征的影响第39页
        3.3 不同种植方式对高寒区苜蓿种植当年根系特征的影响第39-40页
    4 小结第40-42页
第四章 不同种植方式对高寒区苜蓿生长第二年地上及地下特征的影响第42-49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2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2-46页
        2.1 不同种植方式对高寒区苜蓿第二年生长特性的影响第42-43页
        2.2 不同种植方式对高寒区苜蓿第二年营养物质影响第43页
        2.3 不同种植方式对高寒区苜蓿第二年根颈形态特征的影响第43-44页
        2.4 不同种植方式对高寒区苜蓿第二年根系特征的影响第44-46页
    3 讨论第46-48页
        3.1 不同种植方式对高寒区苜蓿生长第二年生长特性及营养物质的影响第46-47页
        3.2 不同种植方式对高寒区苜蓿生长第二年根颈特征的影响第47页
        3.3 不同种植方式对高寒区苜蓿生长第二年根系特征的影响第47-48页
    4 小结第48-49页
第五章 不同种植方式对高寒区苜蓿地杂草的防治效应第49-54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9页
        1.1 试验地概括第49页
        1.2 试验方法第49页
        1.3 数据分析第49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9-52页
        2.1 覆膜对苜蓿地杂草种类组成和数量的影响第49-51页
        2.2 覆膜对苜蓿地杂草种类、高度、密度、盖度和生物量的影响第51页
        2.3 不同种植方式对苜蓿地杂草的防治效应第51-52页
    3 讨论第52-53页
    4 小结第53-54页
结论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63页
致谢第63-64页
作者简介第64-66页
导师简介第66-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有机种植方式对红壤性稻田水稻的生态环境效益
下一篇:秸秆带状覆盖下播期对旱地冬小麦土壤水分和温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