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页 |
1 前言 | 第7-8页 |
2 个人信息概述 | 第8-12页 |
2.1 个人信息的概念 | 第8-9页 |
2.1.1 个人信息的一般语境内涵 | 第8页 |
2.1.2 个人信息与个人隐私的区别 | 第8-9页 |
2.1.3 个人信息与个人资料的区别 | 第9页 |
2.2 个人信息的法律属性 | 第9-10页 |
2.3 刑法上的个人信息 | 第10-12页 |
3 我国及域外的个人信息保护现状 | 第12-17页 |
3.1 我国刑法对侵犯个人信息犯罪的规定 | 第12-14页 |
3.1.1 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 | 第12-13页 |
3.1.2 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 | 第13-14页 |
3.2 我国公民个人信息的非刑法保护 | 第14页 |
3.3 英美法系个人信息保护现状 | 第14-15页 |
3.3.1 美国 | 第15页 |
3.3.2 英国 | 第15页 |
3.4 大陆法系个人信息保护现状 | 第15-17页 |
3.4.1 德国 | 第16页 |
3.4.2 日本 | 第16-17页 |
4 我国个人信息刑法保护存在的问题 | 第17-24页 |
4.1 立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 第17-20页 |
4.1.1 对犯罪主体的限定不合理 | 第17页 |
4.1.2 刑法的贯彻和实施缺乏前置性法律 | 第17-18页 |
4.1.3 行为方式过于单一 | 第18页 |
4.1.4 情节严重的认定缺乏标准 | 第18-19页 |
4.1.5 缺乏对网络环境中个人信息犯罪的防治 | 第19页 |
4.1.6 罪状表述不够严谨 | 第19-20页 |
4.1.7 刑罚缺乏差异性 | 第20页 |
4.2 侵犯个人信息犯罪司法认定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 第20-24页 |
4.2.1 侵犯个人信息犯罪的犯罪形态问题 | 第20-21页 |
4.2.2 侵犯个人信息犯罪的共同犯罪问题 | 第21-22页 |
4.2.3 侵犯个人信息犯罪的单位犯罪问题 | 第22页 |
4.2.4 侵犯个人信息犯罪的罪数认定问题 | 第22-24页 |
5 完善个人信息刑法保护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析 | 第24-29页 |
5.1 完善个人信息刑法保护的必要性 | 第24-25页 |
5.1.1 有效保护公民个人信息权利的需要 | 第24页 |
5.1.2 完善个人信息法律保护体系的需要 | 第24-25页 |
5.1.3 遏制侵犯个人信息行为的需要 | 第25页 |
5.1.4 适应世界立法趋势的需要 | 第25页 |
5.2 完善个人信息刑法保护的可行性 | 第25-27页 |
5.2.1 公民的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增强 | 第26页 |
5.2.2 长期的理论研究为个人信息刑法保护的完善提供了建议 | 第26-27页 |
5.2.3 司法实践为个人信息刑法保护的完善提供了指引 | 第27页 |
5.3 对域外个人信息保护制度的借鉴 | 第27-29页 |
5.3.1 立法价值取向 | 第27-28页 |
5.3.2 立法模式 | 第28-29页 |
6 我国个人信息刑法保护的完善建议 | 第29-36页 |
6.1 完善个人信息法律保护体系,为刑法实施提供前置性法律依据 | 第29-30页 |
6.2 完善刑法对个人信息犯罪的规定 | 第30-33页 |
6.2.1 取消对犯罪主体的限制 | 第30页 |
6.2.2 取消对犯罪对象的限制 | 第30-31页 |
6.2.3 确定情节严重的认定标准 | 第31页 |
6.2.4 增设侵犯个人信息相关罪名 | 第31-32页 |
6.2.5 制定合理且有选择的刑罚体系 | 第32-33页 |
6.3 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和程序 | 第33-36页 |
6.3.1 完善刑事侦查制度 | 第33-34页 |
6.3.2 完善个人信息保护制度 | 第34页 |
6.3.3 强化公民个人信息刑法保护意识 | 第34-36页 |
7 结语 | 第36-37页 |
致谢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39页 |
附录 | 第39-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