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页 |
1 绪论 | 第8-1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9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3 主要内容和方法 | 第10-12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0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1-12页 |
2 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 第12-20页 |
2.1 供应链中断风险 | 第12-13页 |
2.1.1 供应链中断风险概念 | 第12页 |
2.1.2 供应链中断模式 | 第12-13页 |
2.1.3 供应链中断风险特征 | 第13页 |
2.2 运输中断 | 第13-14页 |
2.2.1 运输中断概念及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2.2.2 运输中断的来源和危害 | 第14页 |
2.3 供应链整合 | 第14-20页 |
2.3.1 供应链整合概念及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2.3.2 供应链整合的发展 | 第16-18页 |
2.3.3 供应链整合的内容 | 第18-20页 |
3 研究设计和方法 | 第20-31页 |
3.1 研究变量的选择 | 第20-21页 |
3.2 研究假设和概念模型 | 第21-24页 |
3.2.1 研究假设 | 第21-23页 |
3.2.2 概念模型 | 第23-24页 |
3.3 量表设计 | 第24-30页 |
3.3.1 小样本分析 | 第24-28页 |
3.3.2 运输中断量表 | 第28-29页 |
3.3.3 供应链整合量表 | 第29-30页 |
3.4 数据分析方法 | 第30-31页 |
4 样本选择和综合分析 | 第31-41页 |
4.1 样本选择 | 第31-33页 |
4.1.1 样本选取与数据收集 | 第31页 |
4.1.2 样本描述性分析 | 第31-33页 |
4.2 信度分析 | 第33-35页 |
4.2.1 运输中断的信度分析 | 第33页 |
4.2.2 供应链整合的信度分析 | 第33-35页 |
4.3 效度分析 | 第35-38页 |
4.3.1 运输中断的效度分析 | 第36页 |
4.3.2 供应链整合的效度分析 | 第36-38页 |
4.4 单因素方差分析 | 第38-40页 |
4.4.1 企业性质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 第38-39页 |
4.4.2 企业员工总人数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 第39页 |
4.4.3 企业销售收入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 第39-40页 |
4.5 相关性分析 | 第40-41页 |
5 结构方程模型验证 | 第41-47页 |
5.1 结构方程模型 | 第41-42页 |
5.1.1 结构方程模型的概念 | 第41页 |
5.1.2 结构方程模型的评价 | 第41-42页 |
5.2 测量模型的验证性分析 | 第42-44页 |
5.2.1 运输中断测量模型的验证性分析 | 第42-43页 |
5.2.2 供应链整合测量模型的验证性分析 | 第43-44页 |
5.3 结构模型分析与假设检验 | 第44-47页 |
5.3.1 结构模型分析 | 第44-45页 |
5.3.2 研究假设检验 | 第45-47页 |
6 两种不同类型的中断对供应链整合影响的比较 | 第47-53页 |
6.1 研究假设和概念模型 | 第47-48页 |
6.2 测量模型的验证性分析 | 第48-53页 |
6.2.1 运输中断测量模型的验证性分析 | 第48-49页 |
6.2.2 供应链整合测量模型的验证性分析 | 第49-50页 |
6.2.3 结构模型分析 | 第50-51页 |
6.2.4 研究假设检验 | 第51-53页 |
7 运输中断对供应链整合的模型研究 | 第53-59页 |
7.1 模型假定与符号说明 | 第53-54页 |
7.2 模型求解 | 第54-57页 |
7.2.1 运输非中断供应链企业独立决策动态博弈的情形 | 第54-55页 |
7.2.2 运输非中断情形下供应链企业整合 | 第55-56页 |
7.2.3 运输中断情形下供应链企业整合 | 第56-57页 |
7.3 模型结果和实证结果对比分析 | 第57-59页 |
8 研究结果和展望 | 第59-64页 |
8.1 研究结果 | 第59-62页 |
8.2 研究局限和展望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附录 | 第69-71页 |
A.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 第69-70页 |
B. 调查问卷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