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3页 |
第一章 时代变迁中美国电影里的中国形象 | 第13-21页 |
1.1 冷战结束前美国电影中的中国形象的演变 | 第14-18页 |
1.1.1 1896 年—1905 年:神秘与陌生化 | 第14页 |
1.1.2 1910 年—1930 年代中期:负面邪恶极端化 | 第14-16页 |
1.1.3 1930 年代后期—1945 年:正面积极化 | 第16-17页 |
1.1.4 冷战期间1947年—1991 年:黑暗恐怖恶魔化 | 第17-18页 |
1.2 冷战结束后美国电影中的中国形象的演变 | 第18-21页 |
1.2.1 1990 年代——20 世纪末:集权专制的中国形象 | 第18-19页 |
1.2.2 新世纪以来:正面积极的经济政治大国形象 | 第19-21页 |
第二章 冷战结束后美国电影对中国形象的运用 | 第21-33页 |
2.1 中国形象 | 第21-25页 |
2.1.1 男性形象 | 第21-23页 |
2.1.2 女性形象 | 第23-25页 |
2.2 中国资源 | 第25-33页 |
第三章 冷战后美国电影中中国形象的特点 | 第33-39页 |
3.1 中国形象“定型化” | 第33-35页 |
3.2 缺失的话语权 | 第35-36页 |
3.3 西方化的中国文化 | 第36-39页 |
第四章 美国电影对中国形象的塑造在国内产生的影响 | 第39-43页 |
4.1 不同受众之间的接受差异 | 第39页 |
4.2 美国电影中的中国形象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 第39-41页 |
4.3 美国电影中的中国形象对中国电影的影响 | 第41-43页 |
结语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4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