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岩软岩隧道施工力学特性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绪论 | 第9-13页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2.1 软岩隧道施工技术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2 软岩隧道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2-13页 |
2.软岩隧道的工程特性 | 第13-27页 |
2.1 软岩的定义及分类 | 第13页 |
2.1.1 软岩的定义 | 第13页 |
2.1.2 软岩的分类 | 第13页 |
2.2 软岩的变形特征及强度特征 | 第13-15页 |
2.2.1 软岩变形特征 | 第13-14页 |
2.2.2 软岩的强度特征 | 第14-15页 |
2.3 软岩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 第15页 |
2.3.1 地下水 | 第15页 |
2.3.2 地应力 | 第15页 |
2.3.3 工程因素 | 第15页 |
2.3.4 设计因素 | 第15页 |
2.4 软岩隧道施工易发生的灾害 | 第15-16页 |
2.5 软岩隧道施工控制技术 | 第16-24页 |
2.5.1 超前地质预报 | 第16-18页 |
2.5.2 控制爆破 | 第18页 |
2.5.3 施工方法优化 | 第18-22页 |
2.5.4 辅助施工技术 | 第22-24页 |
2.6 围岩稳定性评定标准 | 第24-26页 |
2.7 支护结构强度评定标准 | 第26-27页 |
3.滴水岩隧道工程概况及施工数值模拟分析 | 第27-53页 |
3.1 滴水岩隧道工程概况 | 第27-29页 |
3.1.1 工程地质概况 | 第27-28页 |
3.1.2 隧道设计概况 | 第28-29页 |
3.2 计算数值模型 | 第29-35页 |
3.2.1 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29-31页 |
3.2.2 物理力学参数的确定 | 第31-32页 |
3.2.3 三种施工方法的模拟方案 | 第32-35页 |
3.2.4 目标断面及监测点布置情况 | 第35页 |
3.3 三种施工方法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35-43页 |
3.3.1 围岩位移场分析 | 第35-39页 |
3.3.2 围岩应力场分析 | 第39-41页 |
3.3.3 初支安全性分析 | 第41-42页 |
3.3.4 施工方法比选 | 第42-43页 |
3.4 施工方法优化分析 | 第43-52页 |
3.4.1 台阶长度优化分析 | 第43-47页 |
3.4.2 台阶长度优化小结 | 第47页 |
3.4.3 开挖进尺优化分析 | 第47-52页 |
3.4.4 开挖进尺优化小结 | 第5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4.滴水岩隧道现场实测数据及成果分析 | 第53-63页 |
4.1 滴水岩隧道施工方案介绍 | 第53页 |
4.2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 | 第53-62页 |
4.2.1 监测量测的目的与意义 | 第53-54页 |
4.2.2 监控量测的主要内容 | 第54-56页 |
4.2.3 监控量测实测数据及分析 | 第56-60页 |
4.2.4 实测数据回归分析 | 第60-62页 |
4.3 现场实测数据与数值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 | 第62-63页 |
5.结论与展望 | 第63-66页 |
5.1 结论 | 第63-64页 |
5.2 展望 | 第64-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