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7页 |
1.1 引言 | 第11页 |
1.2 燃料电池催化剂概述 | 第11-13页 |
1.3 能量转化和储存的电催化剂 | 第13-14页 |
1.3.1 氧化还原反应(ORR) | 第13-14页 |
1.3.2 氧析出反应(OER) | 第14页 |
1.3.3 氢析出反应和氢氧化反应 | 第14页 |
1.4 新的催化剂材料对电性能的影响 | 第14-24页 |
1.4.1 Pt-黑型延展催化剂 | 第14-16页 |
1.4.2 非贵金属 | 第16-18页 |
1.4.3 有机金属催化剂 | 第18-19页 |
1.4.4 新载体材料 | 第19-24页 |
1.5 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内容及创新点 | 第24-27页 |
1.5.1 研究背景 | 第24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1.5.3 本论文的创新点 | 第25-27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7-31页 |
2.1 实验试剂 | 第27-28页 |
2.2 实验仪器 | 第28页 |
2.3 催化剂的表征 | 第28-29页 |
2.4 催化剂的电性能测试 | 第29-31页 |
第三章 Ni和N共掺杂的多孔碳纳米组装结构的可控合成及催化氧还原和氧析出性能 | 第31-41页 |
3.1 引言 | 第31-32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2-33页 |
3.2.1 F-Ni/N-HPCMs的制备 | 第32页 |
3.2.2 膜电极装置和H2/O2APEFC测试 | 第32-33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3-3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四章 多孔Co_9S_8空心微球纳米组装结构的合成及三功能电催化性能 | 第41-55页 |
4.1 引言 | 第41-42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2-43页 |
4.2.1 Co_9S_8HMs-140样品的合成 | 第42页 |
4.2.3 电化学测试 | 第42-43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3-54页 |
4.3.1 Co_9S_8HMs-140的合成和性能 | 第43-45页 |
4.3.2 Co_9S_8HMs-140的形成过程 | 第45-47页 |
4.3.3 电化学性能 | 第47-5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五章 高效的3D花状Co(OH)Cl纳米组装微球的合成及在氧析出和氢析出反应中的应用 | 第55-63页 |
5.1 引言 | 第55-56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56页 |
5.2.1 Co(OH)Cl样品的合成 | 第56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56-62页 |
5.3.1 Co(OH)Cl的表征 | 第56-58页 |
5.3.2 电化学性能 | 第58-6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3-65页 |
6.1 本论文主要研究结论 | 第63-64页 |
6.2 展望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