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5页 |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8页 |
·选题背景 | 第8页 |
·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8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8-11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8-10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页 |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公共服务理论的基础研究 | 第12-15页 |
·公共服务的理论基础 | 第12-15页 |
第二章 公共服务型政府概述 | 第15-18页 |
·政府与公共行政 | 第15页 |
·政府的涵义 | 第15页 |
·公共行政的涵义 | 第15页 |
·公共服务型政府概述 | 第15-18页 |
·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涵义 | 第15页 |
·公共服务型政府的特征 | 第15-16页 |
·公共服务型政府的主要职能 | 第16-18页 |
第三章 我国政府公共服务的现状与治理模式分析 | 第18-24页 |
·当前我国政府仍是"经济建设型政府" | 第18-20页 |
·经济建设政府概述:内涵与特征 | 第18页 |
·经济建设型政府的不足 | 第18-20页 |
·经济建设型政府存在不足的原因分析 | 第20页 |
·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意义 | 第20-22页 |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 第21页 |
·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是社会稳定的需求 | 第21-22页 |
·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求 | 第22页 |
·我国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实践 | 第22-24页 |
第四章 国外公共服务型政府治理模式比较及其借鉴 | 第24-28页 |
·国外部分国家公共服务制度的实践模式 | 第24-25页 |
·美国:“最低保障和兼顾效率”的公共服务模式 | 第24页 |
·英国:“全面公平型”的公共服务模式 | 第24-25页 |
·新加坡:“效率主导型”的公共服务模式 | 第25页 |
·我国与西方国家公共服务型政府治理模式的比较与借鉴 | 第25-28页 |
·国外部分国家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启迪 | 第25-26页 |
·西方“政府再造”运动对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启示 | 第26页 |
·经济发展水平与公共服务相协调的借鉴意义 | 第26-28页 |
第五章 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实证研究—以南昌市政府为例 | 第28-35页 |
·南昌市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存在的问题 | 第28-31页 |
·政府职能偏位,财政支出越位与缺位并存 | 第28-29页 |
·公众利益表达分散,表达方式被动 | 第29-30页 |
·公众利益表达回应缺乏 | 第30页 |
·政务公开透明度不够 | 第30-31页 |
·政府财政预算粗化 | 第31页 |
·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阻力分析 | 第31-35页 |
·市场经济主体的不成熟阻碍服务型政府的职能转换 | 第32-33页 |
·传统行政体制对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阻碍--路经依赖 | 第33页 |
·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思想观念阻力 | 第33-34页 |
·建设服务型政府缺乏相应的规划和实施制度 | 第34-35页 |
第六章 地方政府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路径选择 | 第35-42页 |
·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任务目标 | 第35-37页 |
·由优于经济目标到社会全方面目标转变 | 第35页 |
·由投资型财政向服务型财政转变 | 第35-36页 |
·由封闭型体制向公开式体制转变 | 第36页 |
·由行政控制型统治向依法行政型治理转变 | 第36-37页 |
·建立中央与地方的合理分权 | 第37页 |
·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具体举措 | 第37-40页 |
·切实树立公共服务理念,提升政府公信度 | 第37页 |
·构建良好的制度框架 | 第37-38页 |
·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 第38页 |
·积极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与创新 | 第38-39页 |
·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的责任 | 第39页 |
·建立政府、大众传媒与民众的互动机制 | 第39-40页 |
·构建政府、公民与社会的多中心治理体系 | 第40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40-42页 |
·结论 | 第40页 |
·推进我国地方政府治理模式的改革 | 第40-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