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1.1 课题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3-19页 |
1.2.1 双丝脉冲MIG焊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2 双丝脉冲MIG焊电弧及双电弧干扰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2.3 双脉冲MIG焊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2.4 双丝脉冲 MIG 焊存目前存在的问题 | 第18-19页 |
1.3 本研究课题的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大功率双丝脉冲MIG焊方案设计 | 第20-34页 |
2.1 双丝脉冲MIG焊特点 | 第20-21页 |
2.1.1 双丝脉冲MIG焊电弧形态 | 第20-21页 |
2.1.2 双丝脉冲MIG焊熔池特点 | 第21页 |
2.2 大功率双丝脉冲MIG焊电源系统方案设计 | 第21-26页 |
2.2.1 逆变主电路方案选择 | 第22-26页 |
2.2.2 大功率双丝脉冲MIG焊外特性选择 | 第26页 |
2.3 大功率双丝脉冲MIG焊双电弧干扰及优化策略 | 第26-33页 |
2.3.1 双丝脉冲MIG焊双电弧干扰原理 | 第26-27页 |
2.3.2 双丝脉冲MIG焊双电弧干扰优化策略 | 第27-30页 |
2.3.3 双脉冲波形电流产生原理 | 第30-3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大功率双丝脉冲MIG焊电源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 第34-46页 |
3.1 控制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第34-36页 |
3.1.1 控制系统性能需求分析 | 第34页 |
3.1.2 控制系统整体架构 | 第34-36页 |
3.2 控制系统硬件子模块设计 | 第36-44页 |
3.2.1 DSP最小系统 | 第36-38页 |
3.2.2 焊接电压电流信号采样电路 | 第38-40页 |
3.2.3 故障保护电路 | 第40-42页 |
3.2.4 IGBT驱动电路 | 第42-44页 |
3.2.5 送丝系统 | 第44页 |
3.3 焊接系统电磁兼容分析与硬件设计优化 | 第44-4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大功率双丝脉冲MIG焊电源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 第46-61页 |
4.1 控制系统软件总体设计 | 第46-47页 |
4.2 控制系统软件各功能模块设计 | 第47-59页 |
4.2.1 PWM波形产生 | 第47-49页 |
4.2.2 电流控制算法 | 第49-53页 |
4.2.3 单脉冲和双脉冲波形产生程序设计 | 第53-56页 |
4.2.4 主从机通信程序设计 | 第56-57页 |
4.2.5 引弧和收弧程序设计 | 第57-59页 |
4.2.6 故障保护中断处理程序设计 | 第59页 |
4.3 软件抗干扰设计 | 第59-6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五章 焊接电源系统测试与焊接工艺试验研究 | 第61-86页 |
5.1 大功率双丝脉冲MIG焊电源的性能测试 | 第61-66页 |
5.1.1 测试平台搭建 | 第61页 |
5.1.2 大功率双丝脉冲MIG焊电源输出性能测试 | 第61-63页 |
5.1.3 大功率双丝脉冲MIG焊电源逆变器均流效果测试 | 第63-64页 |
5.1.4 大功率双丝脉冲MIG焊电源系统控制性能测试 | 第64-66页 |
5.2 大功率双丝脉冲MIG焊焊接工艺试验研究 | 第66-80页 |
5.2.1 工艺试验平台的组成 | 第66页 |
5.2.2 双丝脉冲MIG焊 500A级焊接工艺试验 | 第66-72页 |
5.2.3 双丝脉冲MIG焊 800A级焊接工艺试验 | 第72-79页 |
5.2.4 试验结果分析 | 第79-80页 |
5.3 双电弧干扰的高速摄像研究 | 第80-8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结论 | 第86-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4-95页 |
致谢 | 第95-96页 |
附件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