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2页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涂层制备技术 | 第12-16页 |
1.2.1 火焰喷涂技术 | 第13-14页 |
1.2.2 电弧喷涂技术 | 第14页 |
1.2.3 等离子喷涂技术 | 第14-16页 |
1.3 MoSi_2 涂层的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1.3.1 MoSi_2 涂层概况 | 第16-17页 |
1.3.2 MoSi_2 涂层的核心问题和发展趋势 | 第17页 |
1.4 CoNiCrAlY涂层的研究进展 | 第17-20页 |
1.4.1 CoNiCrAlY涂层的研究方向 | 第18-19页 |
1.4.2 CoNiCrAlY涂层的核心问题和发展趋势 | 第19-20页 |
1.5 本文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图 | 第20-22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5.2 技术路线图 | 第21-22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 | 第22-35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2-23页 |
2.2 实验设备以及实验方法 | 第23-26页 |
2.2.1 高能球磨工艺制备(MoSi_2 -CoNiCrAlY)复合粉末 | 第23-24页 |
2.2.2 大气等离子喷涂制备(MoSi_2 -CoNiCrAlY)涂层 | 第24-26页 |
2.3 复合粉末、涂层组织结构分析 | 第26-28页 |
2.3.1 组织形貌分析 | 第26页 |
2.3.2 相组成分析 | 第26-27页 |
2.3.3 粉末粒度测试 | 第27-28页 |
2.4 涂层综合性能表征 | 第28-31页 |
2.4.1 涂层显微硬度测试 | 第28页 |
2.4.2 涂层断裂韧性测试 | 第28-29页 |
2.4.3 涂层抗热震性测试 | 第29页 |
2.4.4 涂层结合强度测试 | 第29-31页 |
2.5 涂层静态高温氧化测试 | 第31-35页 |
2.5.1 Wagner氧化理论 | 第31-34页 |
2.5.2 高温静态氧化测试 | 第34-35页 |
第三章 高能球磨法制备(MoSi_2 -CoNiCrAlY)复合粉末的组织与结构 | 第35-45页 |
3.1 引言 | 第35-36页 |
3.2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36-44页 |
3.2.1 复合粉末形貌和高能球磨时间的关系 | 第36-38页 |
3.2.2 复合粉末物相组成、晶粒度和高能球磨时间的关系 | 第38-41页 |
3.2.3 复合粉末粒度大小和分布频率和高能球磨时间的关系 | 第41-44页 |
3.3 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大气等离子喷涂制备(MoSi_2 -CoNiCrAlY)复合涂层的组织、结构与性能 | 第45-57页 |
4.1 引言 | 第45-46页 |
4.2 实验结果和分析 | 第46-56页 |
4.2.1 (MoSi_2 -CoNiCrAlY)复合涂层的XRD图谱 | 第46-47页 |
4.2.2 (MoSi_2 -CoNiCrAlY)复合涂层的表面形貌 | 第47-48页 |
4.2.3 (MoSi_2 -CoNiCrAlY)复合涂层的截面形貌 | 第48-49页 |
4.2.4 (MoSi_2 -CoNiCrAlY)复合涂层的硬度 | 第49页 |
4.2.5 (MoSi_2 -CoNiCrAlY)复合涂层的断裂韧性 | 第49-50页 |
4.2.6 (MoSi_2 -CoNiCrAlY)复合涂层的热震性 | 第50-53页 |
4.2.7 (MoSi_2 -CoNiCrAlY)复合涂层的结合强度 | 第53-56页 |
4.3 小结 | 第56-57页 |
第五章 (MoSi_2 -CoNiCrAlY)复合涂层与CoNiCrAlY单一涂层的高温氧化性能研究 | 第57-74页 |
5.1 引言 | 第57页 |
5.2 实验结果和分析 | 第57-72页 |
5.2.1 1000℃涂层氧化动力学分析 | 第57-60页 |
5.2.2 1000℃涂层氧化膜相组成 | 第60-62页 |
5.2.3 1000℃涂层氧化时间对氧化膜表面形貌的影响 | 第62-64页 |
5.2.4 1000℃涂层氧化时间对氧化膜截面形貌的影响 | 第64-68页 |
5.2.5 (MoSi_2 -CoNiCrAlY)复合涂层与CoNiCrAlY单一涂层在 1000℃时的氧化机制 | 第68-72页 |
5.3 小结 | 第72-74页 |
结论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附件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