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绪论 | 第9-13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9页 |
二、研究现状综述 | 第9-12页 |
三、主要研究方法 | 第12页 |
四、选题意义和价值 | 第12-13页 |
第一章 青春片的概念和发展脉络 | 第13-22页 |
一、青春片概念界定 | 第13-15页 |
二、中国大陆青春片发展脉络 | 第15-19页 |
1. 三四十年代——青春批判类影片 | 第16页 |
2. 五六十年代——“红色激情”的革命叙事 | 第16页 |
3. 七八十年代——充满伤痕与反思的青春片 | 第16-17页 |
4. 九十年代——关于流浪与放逐的青春片 | 第17-18页 |
5. 21世纪至今——“怀旧”色彩下的商业青春片 | 第18-19页 |
三、韩国青春片发展脉络 | 第19-22页 |
1. 20世纪60年代——青春片的发轫 | 第19-20页 |
2.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映像时代”的批判青春片与韩国电影新浪潮 | 第20-21页 |
3. 20世纪90年代至今——爱情至上的青春物语 | 第21-22页 |
第二章 两地青春电影主题类型 | 第22-26页 |
一、叛逆的青春少年 | 第22-23页 |
二、社会现实的残酷青春物语 | 第23-24页 |
三、都市青春的浪漫与虐恋 | 第24-26页 |
第三章 两地青春电影的艺术特征 | 第26-34页 |
一、大陆青春片的艺术特征 | 第26-30页 |
1. 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 | 第27页 |
2. 自传式的表达风格 | 第27-28页 |
3. 校园青春的怀旧情结 | 第28-30页 |
4. 物欲横流的青春叠影 | 第30页 |
二、韩国青春片的艺术特征 | 第30-34页 |
1. 半抽象化的创作手法 | 第31-32页 |
2. 青春性意识的集中刻画 | 第32页 |
3. 唯美纯真的影像风格 | 第32-34页 |
第四章 两地青春片叙事比较 | 第34-39页 |
一、精神内核:沉重与压抑/残酷与温情 | 第34-35页 |
二、叙事时空:大时空浓缩/小时空白描 | 第35-37页 |
三、人物刻画:群像/个体 | 第37-39页 |
结语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