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符号说明 | 第17-1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8-40页 |
1.1 表面增强拉曼效应 | 第18-31页 |
1.1.1 拉曼效应 | 第18-22页 |
1.1.2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 第22-23页 |
1.1.2.1 SERS效应的发现 | 第22-23页 |
1.1.3 SERS的增强机理 | 第23-30页 |
1.1.3.1 电磁场增强机理 | 第24-26页 |
1.1.3.2 化学增强机理 | 第26-30页 |
1.1.4 SERS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 第30-31页 |
1.2 纳米组装体界面电荷转移效应 | 第31-34页 |
1.2.1 表面态 | 第31-32页 |
1.2.2 界面态 | 第32-34页 |
1.2.2.1 金属/半导体接触界面电荷转移 | 第32-33页 |
1.2.2.2 双半导体耦合界面电荷转移 | 第33-34页 |
1.3 基于SERS的界面电荷转移效应研究现状 | 第34-38页 |
1.4 本文的选题及研究内容 | 第38-40页 |
第2章 有序组装体Ag/MBA/TiO_2电荷转移效应的SERS研究 | 第40-54页 |
2.1 前言 | 第40-41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41-43页 |
2.2.1 实验试剂 | 第41页 |
2.2.2 样品制备 | 第41-42页 |
2.2.2.1 Ag溶胶的制备 | 第41-42页 |
2.2.2.2 Ag纳米粒子层的组装 | 第42页 |
2.2.2.3 Glass/Ag/MBA体系制备 | 第42页 |
2.2.2.4 Glass/Ag/MBA/TiO_2体系的制备 | 第42页 |
2.2.3 主要实验仪器 | 第42-43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43-51页 |
2.3.1 Ag/MBA/TiO_2组装体的XPS表征 | 第43-44页 |
2.3.2 电荷转移组装体的UV-vis表征 | 第44-46页 |
2.3.3 Ag/MBA/TiO_2组装体的SERS光谱 | 第46-48页 |
2.3.4 SERS组装体中的电荷转移机制 | 第48-51页 |
2.4 结论 | 第51-54页 |
第3章 Ag/MPH/TiO_2界面电荷转移研究:调整Ag的Fermi level对电荷转移的影响 | 第54-70页 |
3.1 前言 | 第54-55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55-56页 |
3.2.1 实验试剂 | 第55页 |
3.2.2 样品制备 | 第55-56页 |
3.2.2.1 Ag溶胶的制备 | 第55页 |
3.2.2.2 Au溶胶的制备 | 第55页 |
3.2.2.3 Ag纳米粒子层的组装 | 第55页 |
3.2.2.4 Au/Ag体系的组装 | 第55页 |
3.2.2.5 Au/Ag/MPH体系的组装 | 第55页 |
3.2.2.6 Au/Ag/MPH/TiO_2体系的制备 | 第55-56页 |
3.2.3 主要实验仪器 | 第56页 |
3.3 电荷转移纳米组装体的表征 | 第56-68页 |
3.3.1 SEM表征 | 第56-57页 |
3.3.2 UV-vis表征 | 第57-59页 |
3.3.3 不同组装体的SERS表征 | 第59-63页 |
3.3.4 不同组装体的电荷转移效应 | 第63-66页 |
3.3.5 Pt/Ag/MPH/TiO_2电荷转移体系的SERS表征 | 第66-68页 |
3.4 结论 | 第68-70页 |
第4章 基于ALD的金属-分子-半导体电荷转移模型的SERS分析 | 第70-88页 |
4.1 简介 | 第70-71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71-73页 |
4.2.1 实验试剂 | 第71页 |
4.2.2 实验过程 | 第71-73页 |
4.2.2.1 二维ALD-TiO_2纳米层组装 | 第71页 |
4.2.2.2 二维TiO_2/HfO_2体系组装 | 第71-72页 |
4.2.2.3 二维Al_2O_3/TiO_2纳米层组装 | 第72页 |
4.2.2.4 MBA分子的组装过程 | 第72页 |
4.2.2.5 Al_2O_3层EBPVD沉积过程 | 第72页 |
4.2.2.6 Ag岛膜的组装过程 | 第72-73页 |
4.2.3 实验仪器 | 第73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73-86页 |
4.3.1 TiO_2/MBA和TiO_2/MBA/Ag体系分析 | 第73-79页 |
4.3.2 TiO_2/HfO_2/MBA/Ag体系分析 | 第79-83页 |
4.3.3 TiO_2/MBA/Ag和TiO_2/HfO_2/MBA/Ag体系的电荷转移分析 | 第83-84页 |
4.3.4 TiO_2/MBA/Al_2O_3/Ag体系分析 | 第84-86页 |
4.4 本章小节 | 第86-88页 |
第5章 基于SERS的双半导体耦合体系TiO_2/MBA/PbS界面电荷转移效应研究 | 第88-102页 |
5.1 简介 | 第88-89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89-91页 |
5.2.1 实验试剂 | 第89页 |
5.2.2 样品制备 | 第89-90页 |
5.2.2.1 二氧化钛纳米粒子的合成 | 第89页 |
5.2.2.2 TiO_2/MBA体系的组装 | 第89-90页 |
5.2.2.3 TiO_2/MBA/PbS体系的组装 | 第90页 |
5.2.2.4 TiO_2/MBA/CdS体系的组装 | 第90页 |
5.2.3 主要实验仪器 | 第90-91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91-100页 |
5.3.1 XRD与TEM表征 | 第91-92页 |
5.3.2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 第92-93页 |
5.3.3 不同电荷转移模型的SERS表征 | 第93-97页 |
5.3.4 TiO_2/MBA/PbS体系电荷转移机制的分析 | 第97-98页 |
5.3.5 TiO_2/MBA/CdS体系的SERS光谱 | 第98-100页 |
5.4 本章小节 | 第100-102页 |
第6章 结论 | 第102-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14页 |
附录 | 第114-116页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第116-120页 |
致谢 | 第12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