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文教区规划论文

岭南地区既有高校外部空间优化设计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4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1.1 岭南地区高校建设的飞速发展第11页
        1.1.2 岭南高校对于地域文化的重视第11-12页
        1.1.3 校园外部空间具有较大的改善潜力第12页
    1.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3 相关概念解析第13-14页
        1.3.1 岭南既有高校第13页
        1.3.2 外部空间第13-14页
        1.3.3 优化设计第14页
    1.4 相关理论基础研究第14-22页
        1.4.1 关于岭南地域特色第15-16页
        1.4.2 关于既有校园的更新改造第16-20页
        1.4.3 建筑外部空间第20-22页
    1.5 研究方法与框架第22-24页
        1.5.1 研究方法第22-23页
        1.5.2 研究框架第23-24页
第二章 高校外部空间的构成及特征第24-35页
    2.1 高校外部空间的构成要素第24-27页
    2.2 高校外部空间的主要类型第27-28页
        2.2.1 公共开敞空间第27-28页
        2.2.2 与建筑邻接的外部空间第28页
        2.2.3 交通空间第28页
    2.3 高校外部空间的空间属性第28-30页
        2.3.1 功能属性第28-29页
        2.3.2 行进感与停留感第29页
        2.3.3 过渡性与衔接性第29-30页
        2.3.4 公共性与展示性第30页
    2.4 高校外部空间系统的结构形态第30-33页
        2.4.1 核心型第31页
        2.4.2 分子型第31-32页
        2.4.3 线型第32页
        2.4.4 网络型第32-33页
        2.4.5 混合型第33页
    2.5 本章小结第33-35页
第三章 岭南地区既有高校外部空间实例调查与分析第35-48页
    3.1 实例调查范围第35页
    3.2 调查目标与方法第35-36页
        3.2.1 调查目标第35页
        3.2.2 调查方法第35-36页
    3.3 调查结果与分析第36-45页
        3.3.1 校园整体空间认知与评价第36-39页
        3.3.2 实例分析与评价第39-45页
    3.4 影响岭南高校外部空间品质的因素第45-47页
        3.4.1 可识别性第45页
        3.4.2 舒适性第45-46页
        3.4.3 可达性第46页
        3.4.4 活力第46页
        3.4.5 文脉第46-47页
        3.4.6 多样性第47页
    3.5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四章 岭南地区既有高校外部空间优化设计理念第48-62页
    4.1 优化设计的前提条件第48-55页
        4.1.1 城市环境第48-49页
        4.1.2 区位选址第49-50页
        4.1.3 校区类型第50-53页
        4.1.4 建设阶段第53-55页
    4.2 现状的主要矛盾与不足第55-58页
        4.2.1 校园规划滞后第55-56页
        4.2.2 建筑形象混杂第56-57页
        4.2.3 校园环境粗糙第57页
        4.2.4 空间意象模糊第57-58页
        4.2.5 地域特色缺失第58页
    4.3 优化设计的原则第58-60页
        4.3.1 整体性原则第58页
        4.3.2 可识别性原则第58-59页
        4.3.3 多样性原则第59页
        4.3.4 本土地域性原则第59页
        4.3.5 需求导向性原则第59-60页
    4.4 优化设计的目标第60-61页
        4.4.1 强化环境特色第60页
        4.4.2 传承历史文脉第60页
        4.4.3 构建空间秩序第60页
        4.4.4 适应地域气候第60-61页
        4.4.5 激发空间活力第61页
    4.5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五章 岭南地区既有高校外部空间优化设计策略第62-103页
    5.1 规划布局第62-80页
        5.1.1 功能组织的高效化第62-68页
        5.1.2 空间结构的织补完善第68-73页
        5.1.3 交通系统的人性化第73-75页
        5.1.4 空间尺度的精细化第75-80页
    5.2 建筑界面第80-91页
        5.2.1 传统风貌的保护和延续第80-81页
        5.2.2 既有界面的美化与更新第81-86页
        5.2.3 遮阳避雨设施的完善第86-88页
        5.2.4 室内外过渡空间的活化提升第88-91页
    5.3 景观绿化第91-99页
        5.3.1 景观空间系统的梳理第91-92页
        5.3.2 自然景观的游憩性第92-94页
        5.3.3 园林景观的地域性表达第94-98页
        5.3.4 生态景观策略第98-99页
    5.4 设施与活动第99-101页
        5.4.1 适于停留的设施第99页
        5.4.2 营造氛围的装饰第99-100页
        5.4.3 鼓励参与的装置第100-101页
        5.4.4 聚集人气的活动第101页
    5.5 本章小结第101-103页
第六章 岭南地区既有高校外部空间优化设计实践第103-123页
    6.1 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区更新设计第103-113页
        6.1.1 项目概况第103页
        6.1.2 现状分析第103-104页
        6.1.3 设计构想第104-105页
        6.1.4 优化设计策略应用第105-113页
    6.2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校区总体规划第113-122页
        6.2.1 项目概况及任务解读第113-114页
        6.2.2 现状分析第114-116页
        6.2.3 设计构想第116页
        6.2.4 优化设计策略的运用第116-122页
    6.3 本章小结第122-123页
结语第123-126页
参考文献第126-129页
附录第129-13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30-131页
致谢第131-132页
附件第132页

论文共13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CAS视角下的温岭石塘镇沿海山地聚落形态及成因探析
下一篇:岭南地区高校学生活动中心交往空间设计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