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输配电工程、电力网及电力系统论文--线路及杆塔论文

特高压输电线路基础立柱裂缝成形机理及其防范措施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9-16页
    1.1 课题背景第9-12页
    1.2 本项目特高压输电线路杆塔基础的结构特性第12-13页
    1.3 输电线路杆塔基础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5页
    1.4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主要研究内容第15-16页
第2章 开展特高压基础裂缝成形机理研究的理论准备第16-26页
    2.1 特高压输电杆塔的简化模型及传力机制第16-17页
    2.2 地脚螺栓受上拔力作用时基础中混凝土的应力场和位移场分析第17-22页
    2.3 地脚螺栓的强度计算、锚固长度计算及构造要求第22-25页
    2.4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3章 基础立柱裂缝的产生与地脚螺栓-混凝土间剪应力分布极不均匀性的关系研究第26-39页
    3.1 基础立柱中地脚螺栓周边混凝土环向应变与埋置深度的关系第26-28页
    3.2 基础立柱中地脚螺栓周边混凝土环向应变与径向距离的关系第28-29页
    3.3 地脚螺栓-混凝土界面在上拔力作用下剪应力的分布特性第29-30页
    3.4 有效锚固长度的定义及理论解的适用性的数值验证第30-32页
    3.5 基础立柱中地脚螺栓群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剪力分布影响的数值仿真第32-34页
    3.6 基础立柱的尺寸对地脚螺栓-混凝土界面的剪力分布影响的数值仿真第34-36页
    3.7 地脚螺栓的尺寸对地脚螺栓-混凝土界面的剪力分布的影响数值仿真第36-38页
    3.8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4章 增加地脚螺栓受力长度和降低地脚螺栓峰值应力的有效措施及其数值仿真第39-58页
    4.1 地脚螺栓基础锚固形式采用锥形浇筑方案的介绍第40-46页
        4.1.1 锥形浇筑方案的简介及其实施方法第40-42页
        4.1.2 验证锥形浇筑方案增加受力长度和降低峰值应力的有限元数值仿真第42-46页
    4.2 地脚螺栓基础锚固形式采用内筒井字筋浇筑方案的介绍第46-51页
        4.2.1 内筒井字筋浇筑方案的简介及其实施方法第46-48页
        4.2.2 验证内筒井字筋浇筑方案增加受力长度和降低峰值应力的有限元数值仿真第48-51页
    4.3 地脚螺栓基础锚固形式采用内筒十字筋浇筑方案的介绍第51-56页
        4.3.1 内筒十字筋浇筑方案的简介及其实施方法第51-53页
        4.3.2 验证内筒十字筋浇筑方案增加受力长度和降低峰值应力的有限元数值仿真第53-56页
    4.4 本章小结第56-58页
第5章 地脚螺栓抗拔承载力模型试验及足尺试验预案第58-74页
    5.1 锥形浇筑方案采用橡胶混凝土作填充的模型试验第58-61页
        5.1.1 做锥形浇筑方案试验的前期准备工作及简述第58-59页
        5.1.2 锥形浇筑方案试件的试验数据的分析处理第59-61页
    5.2 锥形浇筑方案采用环氧树脂作填充的模型试验第61-63页
        5.2.1 做锥形浇筑方案试验的前期准备工作及简述第61-62页
        5.2.2 锥形浇筑方案试件的试验数据的分析处理第62-63页
    5.3 锥形浇筑方案采用结构胶作填充的模型试验第63-65页
        5.3.1 做锥形浇筑方案试验的前期准备工作及简述第63-64页
        5.3.2 锥形浇筑方案试件的试验数据的分析处理第64-65页
    5.4 验证抗拔承载力与锚固深度为非线性关系的模型试验第65-67页
        5.4.1 验证非线性关系的模型试验前期工作的准备及简述第65-66页
        5.4.2 验证抗拔承载力和锚固长度的试件的试验数据的分析处理第66-67页
    5.5 地脚螺栓抗拔承载力的足尺试验预案第67-73页
        5.5.1 地脚螺栓受多个上拔力作用时基础中混凝土的应力场和位移场分析第67-71页
        5.5.2 地脚螺栓抗拔承载力的试验设计和依据第71页
        5.5.3 地脚螺栓抗拔承载力的试验加载方法第71-72页
        5.5.4 地脚螺栓抗拔承载力的试验测试内容及实施方案第72-73页
    5.6 本章小结第73-74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74-77页
    6.1 结论第74-75页
    6.2 进一步研究工作第75-77页
致谢第77-78页
参考文献第78-81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风险理论在输变电工程项目决策与建设阶段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稀疏技术在电力系统动态有功功率优化算法中的应用研究